公告日期:112年3月22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古睖.久古 Guleng Kiuko 《E處|Où E》 仍 然 / 依 舊 - 沒有場所的場所 |
2022.6.14- 8.14 新北市 新板藝廊 |
旅法創作者林友達(古睖.久古),長期透過物質、弱物質與非物質的辯證關係,思考展演環境、概念與語言之間的間隙與分歧狀態,以及一種非定著式的思想實驗與非典型身分認同下的話語位置。此次在新板藝廊雙人聯展「仍然/依舊 - 沒有場所的場所」中的作品《E處|Où E》,透過微細的枝枒、髮絲、海苔與白色細砂,製造出一種脆弱易毀的現地裝置,透過作品的命名與作品的物質性之間的鬆緩聯繫,讓觀者在進入到展場時,不由得被此種「物質/語言」裝置所(隱隱)侵擾,並反身思考溢出於作品之外的現場痕跡,與觀者自身的身體震顫,如何在此空間中形成一種存有的遺跡與經驗團塊。對我而言,林友達的作品提出了一種評論與觀看上的難題-在原住民當代藝術語境中,面對此種逃逸於現有既定話語模式、認同模式與現身模式的藝術型態,「古睖.久古」的創作思考指向了一個(不僅僅是特定議題上的)激進的位置-透過完全後撤式的語言與創作姿態,反向揭開了原住民當代藝術世界是如何作為一「藝術世界(亞瑟.丹托語)」的疆域化過程與領域性狀態。 |
黃林育麟 Temu Basaw 《爺爺山上的家屋重建計畫:墨窗》 /未來遺物計畫 |
2022.12.21-2023.2.12 花蓮市 島人藝術空間 |
創作者黃林育麟在數年前主要以勾織及藤編展開其對於自我身分認同追尋的起始路徑,而在2019年後,則進一步脫離傳統媒材,持續朝向鐵絲、植物造景的材質實驗,近年則透過黑色的FRP(玻璃纖維),持續書寫其血緣身分上的另一重系譜關係。而此種材質上的轉向,同步於其從己身出發並對於「內部他者」進行凝視的情感模態。如果說在藤編、鐵塑的過程中身體勞動所致的厚繭創傷,是一種普遍可感的種回自己的過程的話,那麼在「墨窗」作品中,玻璃纖維材質帶給身體的傷,則是一種更難以言明「自傷」。相較於文化復振語境中將遺忘者重新喚回而致使歷史重新可感可見的路徑,「墨窗」的相見則是置身於現有文化消費語境中的自我抹黑,卻是建基於比認同更複雜難言的「情感」關係的自我療癒與精神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