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生,來自台東延平鄉布農族,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七年制舞蹈系。目前積極投入於國內外各項藝文相關活動。 創作風格偏向於舞蹈劇場,2012-2019其間參與國內外各大舞蹈節活動及舞團演出,如Youth BALLET PRESENTS、國際兒童舞蹈聯盟 daCi、YOUSAKOI SOKA...
台東下賓朗卑南族。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一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從事音樂、舞蹈、及教育工作,現為Paliulius樂團一團長、TAI身體劇場一舞者、新北市樹林高中原住民專班一樂舞指導。 ▶https://reurl.cc/2bM26n
阿美族,國立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畢。從事劇場表演藝術12年。2009年編、導、演《第一百零八個巴奈》,為個人回溯族群文化的關鍵作品。近年受邀Makotaay Artist Village藝術村參與藝術行動,於花蓮石梯坪單面山演出。並跨界與卑南族當代藝術家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
太陽喝水的地方劇坊負責人。2012-2017 年參加「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一同承擔起原鄉服務與樂舞文化藝術工作,更擔任舞團十年展演製作人暨編舞,以原民院舞團故事為創作背景發表零距離系列作品《壹圓參拾夢》、《紋路》、《遇見拉奇亞勒》、《圓缺》、《山的縱橫者》。及完成娜麓灣樂舞劇團的《&rs...
布農族,來自高雄桃源部落。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在國中時參與了學校寒、暑假的舞蹈營隊,因而累積了舞蹈經驗及技巧,更深深著迷於跳舞。高中因舞蹈啟蒙老師鼓勵,而考上左營高中舞蹈班,並在2020年就讀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夢想當一位傑出的舞者,學習編舞創作,希望能在表演及創作兩者兼俱的狀態下當一位舞蹈的藝術工...
花蓮人,阿美族,劇場藝術工作者,現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受過寫實表演、音樂劇歌唱與表演、編劇等專業訓練。自大學期間不間斷地參與許多演出,嘗試不同的表演藝術類型。
現為幽法電子樂團主唱,從原舞者開始,直到回台東真柄部落學習祭典領歌者的過程,最後在幽法啟動了音樂創作之路。 幽法的專輯《純粹的融合病歷》曾入圍2014第四屆金音獎最佳電音專輯獎,本次作品《aynuko》在入選2018 Pulima 藝術節時,曾獲評審主席鍾適芳讚許看見了建構另一種部落 的企圖,...
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排灣族人。現為布拉瑞揚舞團專職舞者。九歲開始學習芭蕾舞和現代舞,國高中就讀舞蹈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從小就有自己是身為原住民的文化意識,常常想像自己是部落大武山上盤旋翱翔的老鷹,在部落文化與舞蹈的經驗中蘊育涵養自己,不斷地學習成長。 ▶https://reurl....
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畢業,曾任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經理,TAI身體劇場專職舞者,現為TAI身體劇場舞者、藝術行政、2019 Pulima表演新藝站巡演創作者。
2018年臺灣原住民變裝皇后大賽冠軍。來自桃園復興區卡拉部落,現為專業變裝表演者。羅斯瑪麗以不同藝術型態展現性別模糊的表演及作品,以影像、表演、時尚,及文化,完成這樣的理念。Rose Mary, 像帶有迷迭香味道的玫瑰花,呈現難捉摸卻又使人著迷的感受。舞者、歌手、變裝皇后以各種不同型態,呈現沒有特定...
第二十三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新人獎。以莉.高露是花蓮吉納路安部落阿美族。自小從台北長大,自詡為都市原住民的她曾經是踏著高跟鞋,穿著洋裝的都會女子。然而內心阿美族的火種不曾熄滅,引領著她在「原舞者」與「野火樂集」唱出部落的歌。移居宜蘭南澳後,她投入有機稻米栽植,成為了左...
林喬 (b.1988)宜蘭縣南澳鄉東岳村泰雅族人。19歲前往法國,主修爵士鋼琴與雙簧管同時學習即興演奏,編曲及作曲,獲得凡爾賽音樂院演奏文憑。在法期間師從法國著名爵士鋼琴家Serge Forte(塞茲‧弗迪),並參與多場巴黎爵士音樂節演出。2014年回臺定居落腳家鄉宜蘭,目前擔任同根生樂團音樂總監,...
林戎依(b.1989) 臺東縣成功鎮小馬部落(Piyoho)阿美族人。 因父親的家族是傳統長老教會,在當時參與豐年祭等祭儀是不被允許的活動,不過母親家族每年都有家人持續參與,使她從小生活在阿美族生活圈中,因此在面對自己族群文化時不會感到陌生,但總有個無法真實感受族群認同的遺憾;直到2010年林戎依...
潘昱帆(b.1980),花蓮縣豐濱鄉新社(pateRungan)部落噶瑪蘭族人。為影像檔案保存者與紀錄片工作者。自2004年大學畢業後即從事影像、媒體相關工作至今,包括劇情片、電影、電視節目製作等。近年投注於原住民族影像檔案與資料庫建置,以此作為原住民族史觀和文化核心價值的依據,將其影像文獻與影像資...
林光亮 (b.1990) 花蓮縣玉里鎮織羅部落阿美族人。 目前為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碩士班研究生。他以影像紀錄原鄉情貌,藉由紀錄片「紀實求真」的特性作為創作思想的傳遞,更以影像具有載寓故事的能動性,寄予文化擴延的影響力,喚起年輕族人對傳統文化的意識與情感。對於快速更迭的現代性,林光亮希冀從中借助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