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由於居住區域多在本地,受漢人影響較廣泛,故他們的生活方式已大半漢化,無法知道更詳細族群的陶器及製陶紀錄。布農、卑南族群雖有製陶的痕跡,但由於文獻的缺乏及其生活現狀漸漢化,目前所知的製陶歷史仍有待考究。鄒族的製陶紀錄,雖有日據時代民俗學者的文字紀錄,但如今鄒族技術早已完全絕跡。達悟、阿美、排灣、魯凱等族群,陶藝仍是該族群文化特徵之一,阿美族群擁有「製作陶器」註1的技術,有些與出土的考古遺跡比對有高度的關聯(例如靜浦文化註2);有些族群傳統上則是自己不製陶,透過外族交易或是內部世代傳承(例如排灣、魯凱族之陶壺),形成各族相異的文化特色。
但因現代化衝擊與漢化加深,過去傳統製陶文化早已凋零殆盡,目前政府以文化復振的方式,在製陶耆老與部落族人努力下,這項古老的製陶技術被保留下來,而當代的原住民族藝術家,將自我的文化認同,結合古老的陶藝技術轉譯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展現多元族群在當代社會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