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現身說
  • 我需要那些很純粹的聲音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我需要那些很純粹的聲音

吃老人家口水的Pisui Ciyo 碧斯蔚.梓佑
2018/03/28
文|盧宏文
Pisui說她以前會在身上揹著十字架,希望年輕人和自己還小的女兒積極學習傳統文化,但自紐約遊歷回來後,因為看到更多歷史悠久的文明都在崩解,對後輩反而放鬆了。面對人事已非的時代變遷,還是回歸自身吧,古老的歌謠能多學一首是一首。
藝術家碧斯蔚.梓佑Pisui Ciyo。 http://www.mask9.com/node/58080
初次和Pisui Ciyo碧斯蔚.梓佑通電話,本只想敲定採訪時間,沒想到Pisui一談及為創作進行的田野調查,話題便源源不絕,等放下耳邊發燙的電話,已是一小時後的事。實際見到在玄奘大學任教的Pisui,坐在大學圖書館的討論室聊起她與這位yaki(泰雅族語:女性長者通稱)或那位faki(阿美族語:男性長者通稱)的關係牽連,一晃眼又是四個小時過去,說不完道不盡的思緒綿延。

提到部落的耆老,Pisui總是連聲讚嘆,但她並非從小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親近。由於父親早年在省政府當公務人員,Pisui小時候是個家境不錯的嬌嬌女,雖然父親泰雅族語講得很好,但不和小孩說族語,她這個完全的「都胞」只在寒暑假才有機會回新竹尖石鄉的加拉排(Karapai)部落。
透過樂舞儀式,直指人性最脆弱的部分
「都胞」的主體意識啟蒙於原住民族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Pisui就讀新竹女中時,已開始思考族群議題,到了臺北讀東吳大學政治系,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等浪潮一波波襲來,Pisui也曾參與其中,走在遊行的隊伍裡。大四參加正在籌備《矮人的叮嚀》的原舞者,其時原舞者已加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的人類學調查方法,當Pisui唱到胡台麗帶領眾人採集的賽夏族祭歌時,她說,「我很快地就抓到這件事對我很重要」,也與胡台麗嚴謹的工作方法一拍即合,「我真的也不知道為什麼,一聽到祭歌,很想掉眼淚,雞皮疙瘩,很感動,可是對我很難,因為我從來沒有唱過原住民的歌。」

這是她參與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的契機,也是她第一次進入所謂的田野,至今已有二十年,兩年一次的祭典,她幾乎從無缺席。在paSta'ay中,她感受到儀式讓人從日常過渡到非日常,再回到日常中的循環狀態。在那個超過人類意志力、體力極限,四天三夜不間斷的圍圈吟唱裡,ta'ay矮靈真的來過,「我們要講的是大腦無法解釋的,但祂(靈)就存在。」

Pisui說,「原住民透過所謂的樂舞,其實展現的,裡面所內含的,神話傳說也好或什麼,其實都是直指人性最脆弱的(部分)。」而另一個逼視她凝望人性脆弱的人間儀式,則是跟著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她親暱地稱呼媽祖為阿婆,她說初參加的人,都會想堅持走完全程,不上車休息,但阿婆沒有要人們這麼做,那都是人類的自我投射。在全心全意走路的過程中,最大的考驗就在當下的「繼續還是放棄」,心靈意志的脆弱與身體的脆弱,皆在考驗中清楚明白。
為什麼非得把歌舞從祭場搬到劇場?
  • 《寂靜時刻-Inllungan na Kneril》演出劇照。 http://artsawardarchive.taishinart.org.t
原舞者的經驗化作Pisui日後創作的一條脈絡,從早期觸及高一生生平的《第五十七封.印》,到帶領玄奘大學學生們的年度製作《歸來吧!iminami na pazay》,以及創立UTUX泛靈樂舞劇會所後發表的《寂靜時刻-Inllungan na Kneril》和《Kei zemihwng——我們還有詩和遠方》,皆會進行一段時間的田野調查,學習古調和儀式,再轉化成創作的養分。套用Pisui在《歸來吧!iminami na pazay》節目冊中的句子,是從「祭場到劇場」。

但這個搬運的過程真有必要嗎?她給了個出人意料的答案,「我其實很可以輕鬆地回答說,可以不必,也就是說,我們要回頭問這些創作人說,你真的有這個必要性嗎?」顯然Pisui是回頭問自己了,而且問得很深入。

創作《寂靜時刻-Inllungan na Kneril》時,她前往泰雅族口傳歷史中的起源地瑞岩部落,雖然泰雅族歷經殖民與迫遷,許多傳統文化已散佚,但在這裡她遇見了Yaki Sayun(撒韻)和其他四位泰雅族的yaki。不是走過這麼一遭,她不會曉得泰雅族祖先在海拔1200公尺的高山上是如何生活,也不會知曉異文化進入部落後,主體認同將被折疊得何其曲折。

談及學習各原住民族古調的過程,她說「我的身體是一種被召喚的特質,我需要那些很純粹的聲音。」惟有將不斷低限反覆的旋律與動作,重複操練,銘刻記憶於身體,才真有可能感受到該族群的思考邏輯,他們如何與生存環境相處。反過來問,如果傳統的生存環境已一去不復返,那麼族群的傳統還守得住嗎?Pisui提到她所景仰的阿美族港口部落已逝頭目Lakal Makor許金木,頭目Lekal邊勞動邊以蒼啞卻穿透力十足的嗓音唱著工作歌,她說我們以後還是聽得到飲酒歌等歌謠,但如果我們,例如阿美族人不再農耕,不再潛水捕魚,祖輩的聲音依舊會失傳。
當歷史崩解,連命名都是創作
藝術家碧斯蔚.梓佑Pisui Ciyo。 http://www.hcu.edu.tw/psa/psa/zh-tw/11C2
焦慮歸焦慮,Pisui說她以前會在身上揹著十字架,希望年輕人和自己還小的女兒積極學習傳統文化,但自紐約遊歷回來後,因為看到更多歷史悠久的文明都在崩解,對後輩反而放鬆了。面對人事已非的時代變遷,還是回歸自身吧,古老的歌謠能多學一首是一首。

訪談最後,她拿出女兒的健保卡,說明泰雅族的父子連名制,如何結合她賽夏族丈夫的氏姓(漢姓)。由於健保卡上只有漢字,她同時在紙上拼寫了女兒名字的羅馬拼音,展現出另一套命名系統,且同時兼顧兩邊長輩所給予的名字。Pisui笑說,我得加入性別平權的觀念。但這樣的取名,長輩們能夠理解嗎?她答道,「我覺得我們這一代都已經是創作了,我的意思是,連名字這件事都在變異。」


註:本次專訪特別感謝曾是Pisui學生,也參與她多部作品的陸筱涵提供資料補充,及訪談協助。
盧宏文
人類,目前暫居花蓮,正在找定居的可能。暫無值得一提之事,但總有些目前可以做的,例如書寫,以及對島嶼多一點瞭解,也許下輩子做一條太平洋裡的海參。
用頭帶說歷史,用步伐記得山 回列表 用藝術紀錄流變的傳統
瀏覽人次 2428996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