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ART TAIPEI「原住民藝術特區」觀察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ART TAIPEI「原住民藝術特區」觀察

第三級市場登場模式
2020/11/24
文|樂諾斯 圖|原文會
今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全球各地的藝博會紛紛停辦,或改採線上操作。儘管這波疫情尚未平息、多方預期交易規模可能縮減等種種態勢,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仍堅持舉辦,且備受關注的是,第三級市場進駐、特展專區的大幅增加,爲疲弱的藝博會交易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而透過第三級市場與第一級市場的合作,原住民藝術家迅速受到矚目,並獲銷售佳績。本文從第三級市場的立場,觀察ART TAIPEI原住民藝術特區的操作,以及其它進入第一市場的可能方略。
第三級市場於藝博會的操作
歷年ART TAIPEI皆有邀請第三級市場進駐展場的經驗,但占比卻是今年最高,即便如此,目前仍不能斷定藝博會是否有第三級市場化的趨勢,僅能猜測肺炎疫情直面衝擊畫廊產業,對於政府單位或非營利的美術機構影響相對較小、仍依照年度計畫辦理藝術推廣工作,而形成今年的特殊現象。ART TAIPEI多年前即與政府、美術館合作,此異於其他藝博會的操作模式,不僅為其增添獨特性,更加凸顯第一級市場掌握投資脈動的敏銳度;而對於第三級市場而言,藝博會的主題專區不啻為接觸藏家的機會。
 
今年ART TAIPEI特展專區中,邀請展館型單位包括北師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毓秀美術館等,活動型態則有桃園科技藝術節、鴻梅新人獎等,在產官學研的多方挹注下,劃分出18個主題特展專區。當中,原住民藝術特區規劃有二,其一是主題名為《kiljivak 我的日常–愛很多》的資深特展;另一為文化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合作的「原住民新銳推薦特區」。根據ART TAIPEI官方統計,為期五日的展會共有七萬參觀人次,總銷售額則突破10億,原住民新銳特區都有將近200萬的銷售成績,與資深原住民特展合計突破500萬。 (註1)(註2) 此外,資深特展結束後,將移展至尊彩藝術中心,在為期1個月的展期中,勢必延續買家的購藏意願。

資深特展的操作是由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責,邀請曾媚珍擔任策展人(註3),策畫主題《kiljivak 我的日常–愛很多》,邀請撒古流.巴瓦瓦隆、尤瑪.達陸、達比烏蘭.古勒勒、尼誕.達給伐歷、林介文等藝術家展出,並藉由畫廊協會徵求機制,最終由策展人親自選出尊彩擔任本次銷售代理商。原住民新銳推薦則是由MIT新人推薦計畫延伸出獨立項目,後續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為入選藝術家媒合專業畫廊,入選藝術家有宜德思‧盧信、阮原閩、杜寒菘,代理畫廊依序為么八二空間、琢璞藝術中心、傳承藝術中心,該展區由於沒有策展人操作,藝術家必須與畫廊直面接觸,較能實務理解商業市場的互動模式,累積藝術經紀經驗,得以掌握進入市場的關鍵因素。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自2012年首次與ART TAIPEI合作,當年邀請高美館前館長李俊賢擔任策展人,策畫「山風與海浪︰台灣南島系統藝術家的當代表現」展區,其中有不少第一屆Pulima藝術獎的作品,之後幾年則受託民間單位於ART TAIPEI參展並負責經紀、交易,2017至2019年停辦3年後,今年則調整參展模式,重新運作,在策展人通盤協助、畫廊經理人操作,讓原住民作品更趨於市場性。資深特展區的策展人曾媚珍表示,藝博會辦展不同於美術館,籌展過程不僅提出論述、提出具有市場潛質的藝術家名單,並且須評估邀展藝術家的現有作品的收藏價值,或是協調藝術家重新創作適於收藏的作品規格;在定價策略上,她亦坦言公開每件作品標價,是藉此定位藝術家某年代、某規格尺寸的作品價格;最後關鍵則是擇選出適合的代理畫廊,協助展會期間銷售以及後續展銷的平台。
偏重第三級市場的原住民藝術
整個藝術產業鏈之中,藝術品零售業(畫廊)善於對藝術家進行學術研究、宣傳推廣和展覽參賽,身兼藝術經紀人,代理推廣藝術家,同時也是視覺藝術產業之初級市場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而藝術品拍賣行則是藝術品的二次流通市場,拍賣的成交價格往往是觀察藝術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第三階段則是進入博物館、美術館,是作品最後的歸宿。就本人研究觀察,目前原住民藝術視覺以第三級市場(博物館、美術館)為主,即使有交易行為,往往仍以私下交易為主,並不會以第一級市場(畫廊),除非收藏家將該作品帶入拍賣市場,否則是無法累積作品價格。
 
一直以來,原住民藝術偏重第三級市場操作,原因在於第一級市場缺乏對原住民藝術的認識,無仲介商或藝術經紀人引領買家瞭解其收藏價值;台灣近現代藝術史亦缺少原住民藝術的論述,影響台灣資深藏家偏重史學脈絡認可的藏購意願。不過即便是素以典藏展示教育為重的第三級市場,亦不全然都具有原住民藝術的研究專業,得以投入展示教育,過去十年來,僅高美館關注南島民族藝術,範圍涵蓋台灣及南太平洋,將之發展主題展覽,並同步典藏近年原住民當代作品。


新興市場的來臨
另一個值得可期的是ART TAIPEI今年與龐大的線上資料庫Artsy合作,藉由虛實通路的結合,解開因疫情而生的桎梏,目前雖尚未得知成效如何,但從近年諸多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因網路伴隨而生的數位時代,將開啟本世紀藝術市場的新格局。參展的原住民藝術家透過所屬的代理畫廊而上線Artsy,銷貨模式諸如佣金比例、扣除月租費後的拆帳方式等,則依每家畫廊決定。其實,Artsy為資料庫形式,線上的原住民藝術家皆為獨立個體,如何面對全球競爭激烈的藝術同業,在龐大的資料庫中被搜尋、受到青睞,必須配搭個人的社群媒體操作。
 
以藝術創作端來說,尤其是年輕藝術家,社群媒體可能會真正改變遊戲規則,因為它允許藝術家在傳統藝術市場的結構之外建立龐大的粉絲群和潛在的收藏家群。實際的例子如KAWS在過去的一年Instagram追隨者的人數增長了70%、JR在Instagram粉絲超過120萬,抑或是原本沒沒無聞的年輕迦納藝術家Ibrahim Mahama,2013年藝術經紀人Jonathan Ellis King透過其Facebook與之聯繫上,受託製作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創作規模最大的裝置藝術之一《約束之外》(Out of Bounds),而快速的崛起。以消費端來說,34%的藝術品購買者表示,社交媒體對他們購買藝術品的決定影響越來越大,數據高於2018年的32%。其中,新興購買者的千禧世代中,55%會透過社群媒體找到線上藝術平台,比例高於2018年的50%,朋友口耳相傳與媒體報導是這群世代的另外兩個最重要的購買因素。
 
目前各級市場亦紛紛投入社群經營,根據Hiscox的2019年藝術交易報告指出,新興的藝術市場模式正在上演,以銷售端、展示傳播端來說,例如第三市場的泰德美術館(Tate)、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古根漢(Guggenheim)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等;第二市場如佳士得、蘇富比和菲利普斯(富藝思)等頂級拍賣行;第一市場如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軍械庫展覽(Armory Show)和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等頂級藝術博覽會,高古軒(Gagosian)、佩斯(Pace Gallery)、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白立方(White Cube)、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和里森(Lisson Gallery)等頂級畫廊,近年皆經營Instagram,儘管粉絲增長放緩,平均增長率仍有27%至39%。(註4)
 

其它市場路徑
目前藝術交易熱潮關注於戰後與當代作品、亞洲藝術市場,在這勢潮中,台灣原住民藝術如何突破僅限第三級市場的困境,先不論市場複雜的變化,如投機買賣、利益衝突、假交易等藝術市場逾矩行為,儘管藝術市場結構的變化、藝術圈日益加劇的企業化以及全球化、買賣新玩法等都為上游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但面對網際網路的時代來臨,亦帶給藝術家新的契機。
 
區塊鏈的到來,不僅將結合各項線上交易與資料庫系統,亦將瓦解話語集中性的功能,官辦或非營利型之第三級市場必須因應這樣的態勢,先行準備屬於自己獨特的區塊鏈生態,建構維權功能,例如藝術評論、藝術家資料庫等。此外,因應線上交易的發展趨勢,可以考量藝術作品圖像之商品開發、圖像代理授權等諸多可能。其他因應整個市場環境趨勢變革下,著重展示教育的第三級市場除了進入藝博會的主題展示,亦可透過諮詢輔導、培力課程、實務觀摩等,加強藝術家對藝術市場的認識與接觸度。


註1︰ARTouch〈2020ART TAIPEI銷售戰報:總銷售額突破10億,多間畫廊達千萬業績〉,2020.10.27。
 
註2︰據本人實地訪問,「原住民新銳特區」及「資深原住民特展」二區銷售額總計近500萬元。有關ARTouch提到:「由文化部支持的MIT新人推薦特區及原住民新銳特區都有將近200萬的銷售成績,資深原住民特展則突破500萬。」應為文意段落不明,造成銷售額認知上的誤解。
 
註3︰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組及研究組等組長,專案研究「南島當代藝術」,策劃「陷阱:201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WAWA:南島當代藝術」、「邊界敘譜—撒古流vs拉黑子」雙個展、「跨・藩籬-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海外展」、「蒲伏靈境—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等原住民藝術展覽。
 
註4︰參見《Hiscox online art trade report 2019》,P.3。

 
樂諾斯
在阿美族語中,「樂諾斯」有雜草蔓生之意,藝術行政就像不起眼的小草,但狂風暴雨後依舊存活的,卻是小草,用盡氣力斬草卻仍蔓生的,就是雜草。我們的存在不在於追求完美,而是引發他人追求完美。
海是要在一起 回列表 花謝後播種  我們彼此交換  Mtukuy 播種者計畫
瀏覽人次 2428669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