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國際面
  • 女力,溫暖堅毅的能源 Women Power, All Over the World.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女力,溫暖堅毅的能源
Women Power, All Over the World.

—女性×設計×社會
2017/01/03
文|賴星羽Bali、樂諾斯  圖|Gigi Lee、Parisa Tashakori、賴星羽Bali、陳明葳
從女性觀點導向的設計,有甚麼不同? 設計無關乎性別,但以女性特質所發展出的設計美學與關懷社會的想像,卻可讓設計的初衷回歸到觀者身上。本文特別專訪馬來西亞當紅的設計總監Gigi Lee、伊朗的設計師Parisa Tashakori,以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施令紅,理解她們關注於人權、環保、在地文化的堅持,如何將自身環境涉及的議題轉化為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成為社會中一股溫柔有力的改造力量。

設計是一種溝通行為 / Gigi Lee

  • 連結
    森林砍伐奪去馬來貘的食物與棲息地(shelter;遮蔽處)。 Gigi Lee
  • 連結
    公車亭廣告應用 Gigi Lee
譽為亞洲第三大藝術總監的Gigi Lee,數年來帶領團隊榮獲國際設計、廣告諸多獎項,設計對她而言,是一種是「溝通」,藉此可以改變世界、改善人的生活與環境。她進一步解釋,所謂好的溝通如同一個好的交通號誌,意味著「a good sign」,亦是「好預兆」,當它開始運轉,便導引了正確的方向及秩序,反之亦然;假如這交通號誌沒有良好的設計規劃,失序、混亂、事故等,將大幅湧出。
  • 連結
    森林砍伐使面臨瀕臨滅絕的蘇門答臘犀牛,更容易受盜獵者的攻擊。 Gigi Lee
  • 連結
    比起狩獵,更多的犀鳥死於森林砍伐。 Gigi Lee
  • 連結
    森林砍伐銳減了可以餵養淡水魚的森林枯枝落葉層。 Gigi Lee
在逐漸失序的現實世界裡,Gigi Lee企圖運用設計來引導大眾重視生態環境正遭受到的人為迫害。2015年 Gigi 與她的團隊為馬來西亞自然協會(The Malaysian Nature Society, MNS)的環保計畫推出名為「Cut a Tree. Kill a Life.」的平面廣告,藉著鮮明的文案「砍一棵樹,滅一個生命」,直述人為破壞的因果關係,並運用多意圖形(ambiguous figure)的設計手法,將「砍伐」以及「殺戮生命」兩個概念融合並圖像化,運用強烈的紅與黑的色彩配置,表達「血腥」與「死亡」的關聯,清楚地提出環保議題及訴求。這項廣宣結合公車亭推出後,不僅匯聚大眾視覺的焦點,更贏得亞洲、亞太以及歐美地區的多項國際重要的設計獎項,包括2015倫敦LIA金獎與銀獎、2016英國D&AD廣告設計獎木鉛筆獎、2016美國紐約國際安迪獎青銅、2016亞太廣告節銀獎與銅獎等。
  • 連結
    Unfortunate Tales of a Treeless World
  • 連結
    一一羅列參與計畫工作的每一位成員及職務。
  • 連結
    透過購買延伸性產品,進行捐款。
隔年,Gigi再次指導團隊所做的MNS生態議題廣告「Unfortunate Tales of a Treeless World」,以情境故事(scenario)手法,啟發觀者思考一個問題是,如果所有的童話故事都在沒有森林的世界裡發生,那會是什麼樣子。當小紅帽與大野狼、小木偶皮諾丘、泰山等童話完全不是照原來的故事情節發展時,才驚覺森林砍伐對人類造成的破壞性影響,Gigi希望觀者從這些不幸的故事中了解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並可藉由動畫配樂專輯、筆記書等延伸性商品的購買進行捐款,或者實際行動加入志工行列。

Gigi雖為亞洲廣告界知名的藝術總監,卻完全不見霸氣外露的領導氣質,言談中反而散發溫暖、關懷的真誠性情;而且從另一個小地方,更可以看到Gigi身為女性的心思縝密。在每一件設計案完成時,Gigi總是會一一列出每一位投入設計工作的成員,細微到印務、校稿等人員。她把自己放在團隊之後,適時地引導、尊重成員的想法,在她全力支持下,讓團隊盡情的發揮,且在獲獎後不吝獎勵,成為一股溫暖又堅強的後盾。Gigi Lee說,我從不思考,我該與世界爭取什麼女性該有的權利,我只在每個位置上,扮演好每個角色跟責任,發掘自己喜愛的事物,盡力往前。我也沒有時間去思考負面的事情,永保愉悅的心境,正面的處理任何事情,是我的原則。

手作設計的溫柔信念 / Parisa Tashakori

Parisa Tashakori成長背景源自於古國波斯的深厚文化,在她的記憶裡,過去伊朗有分別男性與女性、各自參與的儀式與聚會,也時常看到她的母親、阿姨們總是利用空檔,或者聚會聊天時,手不停歇地,編織、縫紉一些手作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或家人。當時Parisa雖只是年僅十幾歲少女,卻一點都不喜歡成為這樣的傳統女性,一心追求成為摩登的女性,可以剪個俏麗的短髮,跳脫傳統社會立下的女性框架,但數年之後,那深植於心中的文化底蘊,激發起她平面設計的創作手法。Parisa開始大量的使用手作,將生長環境中的歷史、文化、宗教等的元素融入於平面設計中,她認為經過手作而生的溫度及手感產生的細節,讓平面設計品擁有無法被輕易取代的特質。
  • 《100 poems》(詩詞百首)
即使傳統文化是形塑Parisa設計力最重要的力量,但她卻不想成為刻版印象下的伊朗設計師。她說,我就是一位伊朗設計師,不是因為我在設計圖像裡用了特定的符號,所以才被認為是一名伊朗設計師。她也認為,傳統應該是不斷革新、演化、累積的精神,所以傳統絕非單一面向的展現,是多方向、層次的體現,同時也絕非固守於舊時代的形制。她也觀察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擁有多元的文化跟族群,時而交融、時而分別,皆具其文化意義跟特色。

在眾多設計成品中,另可看到Parisa對文字的掌握度與表現力。在《100 poems》(詩詞百首)系列叢書的視覺設計上,她為百位詩人所撰寫的單行本設計封面,總共100款,而每本封面的文案,由該作家詩人提供書中一句關於社會或政治議題的詩句,最妙的就在於Parisa將詩句的意涵圖像化,真正傳達出每一位詩人的創作思想。在「VOTE」這件作品,Parisa運用刺繡手法呈現出正反面樣貌,隱喻著選舉行動及過程的一體兩面。投票原本立意良善,象徵民主社會的實踐,但歷經選舉之後,種種政治操作、人為因素,使得原先立意良善的投票行動,顯得混亂、滿目瘡痍。
連結
VOTE Parisa Tashakori
Parisa是第一位站上國際設計圈的伊朗女性設計師,有個親身經驗讓她一直期許自已成為好的榜樣(be a good pattern)。在她年輕的時候,曾望著某些特定的人物,在心裡想著,要活得跟他一樣,將來要做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某天,有一位女孩寄了一封信給 Parisa ,表達自己希望成為跟 Parisa 一樣的設計師。因此她認為設計師以及女性的身分給予她二個責任,一為設計,二為對於人與社會,即便方向很不相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而且透過二者結合的社會設計,可以讓生活更便利、更美好,更有效的傳達理念。
以女性之眼  為設計加乘 / 施令紅
長年爭逐於國際設計大賽與評審的施令紅,觀察到女性設計師思維的獨特點,她說,我們是一群女性,不為了對抗與男性的不同而做,我們為與身俱來的特質而展現到極致;即使跨越了不同國家以及文化,當我們這群女性設計師聚在一起,交流想法時,總能發現類似的靈感,這是一直存在於我們血液裡不變的特質跟力量。進一步來說,就像女性在社會中是一個多功能面向(multipurpose)的角色,設計也有著同樣的特質,設計是一個溝通的媒介,是解決問題的管道,有責任義務傳達正確的資訊及議題,也是一個多面向的匯集。

近年國內暢談社會設計,但卻獨缺女性觀點下的社會設計是甚麼面貌。終於,施令紅對於女性及設計師二者身分撞擊下所產生的多元觀察結果,首次在「Women’s eyes—女性×設計×社會」特展中呈現,最有意思的在於這個「×」加乘符號產生的多重性,因此身為策展人的施令紅儘量從世界各洲中,邀請不同的女性設計師,以及堅持每位設計師的作品與其他人都不同,因而透過八個國家的女性設計師,如何運用海報、廣告、包裝、書籍及劇場設計形式,在文化、宗教、政治等社會紛爭下,以她們獨到的眼光,解開一道道難題,用設計創造出口。
施令紅認為身為設計師,不可能與社會脫節,因此對於城市文化總有特殊的觀察與探究,過去以來,她常會以台灣原住民文化元素進行海報設計,而近年她一口氣以16族男女的服飾形象設計原住民系列海報,為的是要探索更深、更豐富的台灣色彩及圖像,讓世界了解,台灣不是只有廟宇,台灣還有更多元、更深層的文化內涵。她更希望台灣的年輕一代能夠學習到,當在地化與全球化結合之後,便能發揮更大、更堅強的力量。先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將台灣推出世界。所以,跳脫形制、限制、刻版印象,但不要失去根本,轉化融合後的設計及創作過程,變成重要的關鍵,學會批判性思考、觀察入微、探究根本等,為其重要的課題。
相關連結
http://gigi-lee.blogspot.tw/
http://www.parisatashakori.com/
在「想像共同體」下的少數民族 回列表
瀏覽人次 2452530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