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爺彈起琴,新疆姐姐把舞跳,蒙族叔叔唱起歌,一路歌聲一路笑,一路笑……」襯著兒童合唱的愛國音樂〈火車向著韶山跑〉樂音,該民族身分的舞者依序以傳統舞蹈的身段回應歌詞,臉上掛著專業燦笑。這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第一首提到少數民族的歌曲,舞台上的表演映現了甩不掉的族群刻板印象,黏著在描述的詞語裡,銘刻在樣板化的身體語彙上。
對比前一段,以搖滾樂團德國戰車(Rammstein)〈天使〉Engel做為開場,5 位舞者隱身分散於觀眾席間,隨音樂漸強身體律動愈大,直至起身,狂躁暴亂地一路跳向舞台。沒有整齊劃一的動作,沒有假面的笑容,舞者披頭散髮如群魔亂舞,使勁力氣像是要把自己完全掏空。
於2017 年臺北藝術節亞洲首演的《少數民族》,由朝鮮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無族別(澳門)的女舞者演出,圍繞自我解放和束縛僵化兩個相斥的概念,透過身體與台詞反覆結構出整齣作品。
2015 年畢業於「中國民族舞蹈家的搖籃」的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編導班,九〇後新生代劇場編導楊朕,以此作探觸當今中國舞蹈圈幾乎沒人談論的主題——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