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對於原民傳統智慧的保護剛上路,國外也有原民社群站上火線,對立法機構和舉著「道德企業」的跨國公司與時尚產業高聲疾呼,爭取保護集體智慧財產的權利。快來看看瓜地馬拉的馬雅織女們如何走上街頭,在倡議立法之際,連帶呼籲社會一同回溯原民社群被剝奪的歷史,一件織衣,千絲萬縷縫綴出一條轉型正...
當我們仍糾纏、討論著「原住民藝術家」的定義問題時,也很難忘記,置身於全球資本主義的情境下,命名延伸出去的市場問題。「原住民藝術市場」存在嗎?或者,當代藝術中是否存在「原住民藝術」這個標籤?這個標籤底下又隱含著怎樣的觀看、收藏、買賣取向?我們邀請了藝術家、藝術經濟、畫廊策展人,試圖...
抗議!你怎麼亂穿我們的族服還亂跳不是我們族的舞? 抗議!你為什麼沒經過族人同意就寫我們的故事? 抗議!你怎麼可以把我們的神話人物亂跟別人配對? 這些原住民族公開表達不滿的例子,最近出現比例很高,不認同的人認為「幹嘛這麼小氣?」甚或「傳統本來就是拿來顛覆的」,...
當國與國的距離越來越小,當移動的便利遠超過當年從南島漂航向海洋的祖先所能想像,「交流」對扎根於土地與部落的人們來說,意義也不僅只於「走出去」。都蘭的Suming因為看見日本和太平洋諸國的音樂慶典而萌生舉行「阿米斯音樂節」的概念;港口的Kacaw兄弟也在出國駐村後有了創作上的質變,...
去過「原聲音樂節」、「花東原創生活節」、「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或「米粑流濕地藝術季」嗎?這些發生在台灣東部的藝術節慶,是為你帶來不同以往的「花東印象」,還是加深了你對島嶼東部的刻板印象?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請隨文章走入藝術節幕後,從策展人和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觀看一場在地藝術節是如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