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織的技藝與技藝
亙古以來流傳的技藝,透過藝術家的巧手賦予新的可能,連結了傳統與現代,物質與心靈,內在與外在,展現出族群與個人的生命歷程。
展出藝術家
宜德思‧盧信《身體與靈魂的對稱關係》,油畫,2012年
宜德思‧盧信《心的符號》,複合媒材,2012年
羅麗娟《現代紋面》,珠畫,2010年
林介文《技法情感1.2.3.4號(組件)》,925銀、k金等,2012年
高獻庭《織紋(首飾盒)》,牛樟木,2012年
謝美如《絆》,棉麻線、羊毛等,2012年
曾偉翔《嫄》,服裝製作與攝影,2011年
◎族群與歷史
以原住民的文化母體為基礎,在歷史時空中觸碰到的各種內生、外來、有形、無形…的素材,都成為創作的泉源,孕育出多重多樣的藝術表現,昇華了苦難,尋回了自我,也豐富了族群文化的深度與廣度。
展出藝術家
潘濟仁《最後的反擊》,牛樟,2011~2012年
全東明《Tama的眼睛》,陶,2012年
黃夏凡《彩虹花嫁》,服飾、影片,2012年
碧斯蔚.梓佑《寂靜時刻-Inllungan na Kneril》,影片,2012年
◎美好神話
台灣原住民各族都有豐富的神話與傳說,展現了文明開端的詩性智慧,豐富的象徵意涵,不斷的給予後人啟發,成為文化再生、藝術創作的泉源。
展出藝術家
吳鈺槤《山豬神話》,油畫,2010年
杜寒松《芭嫩公主》,油畫,2012年
林淑雲《跨鏡》,HDV,2012年
◎價值系統與精神文化
在原住民多種多樣的文化表現背後,其實是對於人所置身於其中的世界的信任,不是嘗試用人力去克服、操縱自然,而是相信自身根源的文化、相信廣大無垠的自然世界、相信萬事萬物都在相互效力,由此衍生出種種無窮無盡的創作可能。
展出藝術家
賈瑪拉‧古流《The Wall》,油畫布,2012年
朱聖吉《笛聲悠悠》,壓克力,2012年
劉茂德《傳承-青年之父》,油彩,2012年
王俊仁《布農族八部合音報戰功》,鋼筆素描,2012年
巴豪嵐‧吉嵐《問路》,壓克力,2012年
全得富《Bunun歲時祭儀生活》,油畫,2011年
周美玲《原生藝享世界系列》,壓克力,2012年
林家婕《達悟之光》,水彩,2012年
馬浪‧烏瓦日《人間系列-頭目、領唱者、老人、青年之父、倒酒的人、年青人》,烏心木、檜木等,2012年
陳明智《原舞》,石、木、沙,2012年
沈萬順《跨世紀的勇士、五年祭豐收祭》,烏心木,2010年
周錦松《NO Problem! 》,烏心石,2012年
馮鴻顓《豐收》,二葉松,2012年
巴蘇雅‧亞古曼《尋》,鐵雕,2012年
林琳《daramaw系列-在這裡存在,也在這裡消失》 ,裝置,2012年
陳儀鍵《竹藤閃耀-Sanku魚簍燈系列》,竹、藤,2011年
林玉蘭《感動在A Tomo》,陶、珠子,2012年
羅金妹《圖騰錫雕》,錫雕、木,2011年
馬言達《做肚子的人》,影像,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