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113年12月24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3年3月至2024年12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偕志語 + 藝術季貓公小組 《Makotaay生態藝術村海洋年—— Fakong=貓公部落其一及其二》 |
2023.8.14-9.30 花蓮縣 貓公部落 |
由偕志語所策劃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海洋年—Fakong=貓公部落其一及其二》,是在貓公部落進行呈現的創作計畫。展覽現場包含偕志語所繪的兩件油畫,以及「海女工作隊」的錄像、裝置與手冊。本計畫回溯貓公部落耆老口關於河海交界處的族語字彙、相關儀式與地景記憶,一方面積極銜接此間的海洋記憶,同時不避諱於反身指認自身的身體,在當代生活條件中所面對的銜接難題與經驗匱乏。海女工作隊則聚焦於部落中「海龍女」及其隱晦的現身條件。此計畫涉及某種程度的社區工作與技藝傳習,但仍高度保留其直面失落與晦暗經驗的美學風格。 |
得陸.鳩浙恩澇 Terudj Tjucenglav
《青年看路5:qipu泥土》 /芋下生活藝術祭 |
2023.10.13-10.14 屏東縣 屏東藝術館 |
《青年看路5:qipu泥土》,為得陸.鳩浙恩澇在2018年後持續推動的「青年創作實驗計畫」系列作之一。相對於服膺屏東藝術館本有的舞台與觀眾席設計,得陸嘗試打破此種觀看關係,除邀請觀者於舞台中就座,並將原先的觀眾席轉化為舞作背景,形塑為某種具山谷意象的象徵場景。舞作中的青年以各自的身體質地與步伐重塑出族語中的特定字詞,並透過歌者的創作唸唱與吉他彈奏的搭配,製造出不同話語與節奏調性的交織空間。而在觀舞現場,除舞作自身之外,亦能感覺到舞團與部落親群之間的自由互動與支撐關係。
|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 《聚象:48x48的GAYA宇宙》 |
2024.8.2 (19:00)– 8.4 (20:00) 花蓮縣,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園區 |
兒路藝術工寮在2022年後,開始聚焦於太魯閣族的Gaya,並進行了相關研究計畫、展演及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後,兒路開始以時間單位為名,透過多個展演、工作坊、帶路點位密集同步發生所指向的共時性,建構出一種複調式的沉浸環境。在2024年的《聚象:48x48的GAYA宇宙》裡,起點從一場儀式開始,在巫醫手上呈現出黏繫現象的竹管,及其後續的多聲部呈現,皆讓此間的行動性與觀看關係(如詹姆斯.克里佛德所言的銜接、表演與翻譯),呈現出一種富有生機的混融交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