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111年11月29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蒂摩爾古薪舞集 X 黎宇文 《bulabulay mun?》 舞蹈電影(環境版) |
2022.5.21-5.22 台北市 OPENTIX Live |
此創作雖取材自牡丹社事件,但並非直接演繹歷史事件,而是將其轉化成精湛的舞蹈與影像語言。因此觀者即使不知牡丹社事件,不知此舞蹈電影於事件發生地八瑤灣實景拍攝,但透過影像之眼,見到舞者們踩在沙灘、礫石、草地及溪流等地,所形成的不穩定步伐,當可感受到原住民族群在外來勢力入侵時,所造成的動盪及試圖保持平穩的努力。影像中,舞者相互,或長時間持續背負著另一名舞者的動作,也令人聯想到先人們遷徙的身影。 編舞者對於物件的精準使用,亦是此創作的一大亮點,在同一根木棍上,開發出許多動作元素,於舞動狀態中,舞者或攀爬或齊力抓握,對應著身體的不穩定,及相互牽起的族群凝聚力。 |
TAI身體劇場 《消身匿跡》 |
2022.7.1-7.3 花蓮縣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 |
透過不同的人造聲響,或敲擊,或人聲,或以發聲器裝置,與現場的環境聲景對話,亦以此問題化國家森林遊樂區試圖營造出的「自然」意象。何為自然?何為人造?除了看得見的人造物,法律條文與調查研究,又是如何為自然劃定邊界。 除了透過迂迴的方式,面對當代的土地議題,《消身匿跡》亦透過腳步的踩踏,與身體的遊戲,試圖拉出古代的時間縱深,探索人與環境互動的開端。 以做為活在此時此地的人們,一種思考與想像上的參照。 |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 卓家安 Ihot Sinlay Cihek 《我好不浪漫的當代美式生活》 |
2022.7.9-7.10;2022.7.15-7.17 台北市 PLAYground 南村劇場 |
創作者透過獨角戲中,精準的角色切換,直面當代青年與部落、傳統文化糾結的互動關係,卻又不落入浪漫化哪一方的窠臼裡。回到部落、留在部落,或離開部落,背後的原因有諸多考量,也因此拉扯出人際關係的角力。無論處在哪個位置,重要的是如何不把部落當作一個符號,而是還原成一個一個真實的人,如同戲裡所召喚的角色──返鄉青年、在地婦女、青少年、耆老、外來者甚至傳說故事。他們或許在戲劇手法的演繹下,略顯誇張,引逗出觀眾的笑聲,但底蘊絕對真誠,交織出動態的部落當代生活面貌。 |
尤幹‧尤勞 Yukan Yulaw 《誰,喝了這些水 》 《Llyun 河流》 /原來式設計-共織計畫 |
2022.10.12-11.12 台北市 台北國際藝術村 |
本次提名的兩件作品,於「原來式設計-共織計畫」展覽中一齊展出,連通兩個作品的藍白帆布編織,已成為創作者尤幹.尤勞的鮮明特色與創作思考基底。在這個基礎上,生活中常見的素材,編織出生命中的故事與族群處境,透過雙手勞動,藍白帆布於作品《Llyun 河流》化作從天而降,奔放的河流;流入當代,在《誰,喝了這些水》,河流被規訓成水龍頭裡的自來水,帆布編織,加上洗手台的水不斷流出之影像及一面鏡子,簡單而有力的舉起沉重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