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現身說
  • 得陸.鳩浙恩澇《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用當下生活進行傳統再造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得陸.鳩浙恩澇《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用當下生活進行傳統再造

2020 Pulima藝術節策展系列報導
2020/12/16
文|林侑澂
圖/鳩浙恩澇工作室提供;攝影/茲達思攝影
在2020年的Pulima藝術節,以策展計畫的形式讓各組團隊充分發揮。其中排灣族策展人得陸.鳩浙恩澇 Terudj Tjucenglav,統籌策辦了四場《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演出。節目中的現代舞由「Tjaucikel腳自在青年聚場」、音樂由「Lemon George 檸檬喬治」擔綱,帶來了精彩的演出。從新一輩部落青年的生命經驗出發,詮釋著排灣族的精神文化。讓人驚豔的是,《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並不僅是單純地再現排灣族的傳統,而是將表演者們的認知、經驗、遺憾、疏離、告解和冀求,真切地呈現在演出之中。

文化的多元性是台灣社會重要的共同價值。而找回自己該有的樣子,則是展望未來必須嚴肅面對的功課。當代社會的人文研究、田野調查等等,經常在資料梳理的同時,也會產生出更多的提問。例如得陸與部落長輩進行勇士舞田野調查時,就曾被耆老詢問:「為什麼你們年輕人不用當下的生活,去創造屬於你們的傳統?」這個問題讓得陸一時間無法應答,也讓他更深刻地反思「傳統的老」意義到底是什麼?在這個世代還能夠具有什麼樣的樣貌?
  • 圖/鳩浙恩澇工作室提供;攝影/茲達思攝影
  • 圖/鳩浙恩澇工作室提供;攝影/茲達思攝影
  • 圖/鳩浙恩澇工作室提供;攝影/茲達思攝影
部落精神除了模仿前人外,又能夠以何種形式與時代對話呢?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中,蘊含著許多藝術的瑰寶。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青年人回到部落,更仔細地關注著這些與土地共生共存的文化,尋找著更多的未來性。並以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投身於原生文化的再復興。《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的表演者們將自身對於部落文化的觀察和體悟,以當代展演的方式呈現出來。引領著觀眾們,從多個角度討論這些關於文化傳承的再造課題。

排灣族傳統的音樂及舞蹈表現,經常是在集體意識的認同之下,因應現況而有所增減的。樂舞以及歌唱的每一次演繹,都回應著當下、自然與人文的脈動。多年不盡相同的表現模式,堆疊出了傳統。也在建立精神共識的同時,讓傳統不斷地誕生出新的樣貌。演出中反覆搬動椅子、與位置進行互動,即是象徵著不斷打破框架、重新定位的意象。反覆跨越、反覆對話是排灣族持續發展的要素之一,也成為了這次展演的重要精神。

每個人對於文化傳承的體認都不同,對於自我認同的理解也有著多種樣貌。《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結合了裝置藝術、樂團和舞團。打造一個在視覺聽覺之上,讓五感沉浸、連結的感知經驗。展演中的青年表演者,以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排灣族文化此時此刻的處境。藉由演奏、歌唱、肢體律動以及多層次的舞台效果,呈現出如同告解的感知空間。與表演者們一起在充滿力量與美感的演出之中,一步一步地與自己和好。
圖/鳩浙恩澇工作室提供;攝影/茲達思攝影
得陸在策辦系列展演時,並不是劇本式地交給演出者任務,而是擬定主題後,與每位參與者共同協調創作。過程中,成員們各自進行了屬於自己的田野調查,並且讓不同的成果以現代舞的形式展現出來。在這樣的舞台上,交織著多樣而充沛的力量。可以感受到在一個摸不清自己、看不清自己的狀態中,將多重的異質元素組合在一起。也像是許多條追尋自我的軌跡,交織在舞台上盡可能地突破設定、彼此映照。一直在抓取、一直在選擇、一直在丟棄,為表演者及觀眾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驚喜。

固然《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的展演形式,對於表演者們相當具有挑戰性。但是最困難達成的,依然是自我的剖析及梳理。表演者們透過深刻的歷史追溯、內在探詢,終於將個人深處的經驗與情感表現出來。演出的過程中表演者們思念著曾經的記憶、哀悼著共同的過去、抒發熱切的眷戀、甚至放下遺憾與徬徨,並且進一步地接受此時的自己。充沛的情感如同潮水般,不止歇地湧入觀眾們的心中。形成了深層的共感。引導著觀眾們一起進入彼此的意識中,感受排灣族在這個時代中共有的記憶及處境。

除了動態的演出外,展演的現場邀請到了藝術家王華民,參與創作了一組裝置藝術作品。作品概念源自石板家屋中的祖靈柱,象徵每個人心中佇立的母體文化,因著時間與空間多重注入與先人智慧的傳遞,引流與更迭新文化的指引路徑,再現成為當代藝術形式。
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得陸希望藉由作品的發表,帶給觀眾們很多的想像空間(而非答案)。就像家中的長輩,總是習慣性將話說一半,進而扮演引導者而非指示者的角色。期望觀眾們接收到的,是充實的感受及開放的解讀空間,甚至有機會形成自身經驗的投射。

感受《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讓無論何種生長背景的觀眾。都能夠感受到巨大的生命力量。這份力量如同海納百川般,蘊藏著每一位演出者深刻而真誠的靈魂重量。即便不能完全解讀當中的符號,卻也依舊能夠讓觀者們產生更純粹的共鳴。豐富的展演帶來了關於自我認同、過去與未來、遺失和擁有、繼承與創新等等的省思。不僅關乎於原住民、排灣族,也是每個人都值得深思的自我認同、如何相處課題。
註1: lamaljeng,排灣族語。意旨長輩、老者。註2:Tjaucikel,排灣族語。意旨說故事的人。
本篇全文轉載自《非池中藝術網》109年11月16日。
從動作中,重拾身為人的本質:陳豪毅《真正人系列─蹲站坐臥》 回列表 走向另一半身份的歧路 
瀏覽人次 2428535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