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2024【壽豐兒少美感生活創作營-中】豐田的熱情,融化了我們!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2024【壽豐兒少美感生活創作營-中】豐田的熱情,融化了我們!

2024/09/27
文|歐陽夢芝 攝影|東room藝術工作室謝易陞
學員於「地景尋寶」課程中,盡情遊暢在豐田社區美學。
豐田,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地名,指的是花蓮縣壽豐鄉的豐山、豐裡、豐坪三村一帶。從前這裡是日本的官營移民村,有著棋盤式的工整街道。當初建村時,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引進結果率高的麵包樹,現在在人口漸漸流失的豐裡村,還有一株110歲的老麵包樹,依然兀立結果。走在豐田街區,爾偶還可瞥見移民村的殘跡:包括知名景點碧蓮寺,是從日本神社改建而成,保留了入口處的鳥居,現在是豐田的信仰中心;還有豐裡國小的禮堂,從前稱為武德殿,是當年日本學生的劍道館。而轉進窄巷的化外之境,蔥綠的次生林間,巨石墓碑聳立,那是日本移民墓葬園區,一株不會結果的巴吉魯註1在園區一隅,傳說正是因為土裡埋了日本軍醫的骨灰所致⋯⋯。
來,到豐田走闖!
  • 據說已有110歲高齡的老麵包樹
  • 當地信仰中心「碧蓮寺」
  • 豐裡國小禮堂,日治舊稱「武德殿」
  • 日本移民墓葬園區
一個地方的歷史事件與場景,正是地方美學的起點之一註2。如今這些帶有歷史美感的景點,都在主帶老師Yukan Yulaw的巧思下,轉化為「第二屆兒少美感生活創作營」闖關解密的遊戲景點。活動設計讓學員們依照組別騎單車出發,到五個謎之地點找到線索卡,掃碼看完影片的故事介紹後,再依提示尋找下一個闖關點。

赤陽下,三五個10-15歲不等的孩子,騎車穿梭豐田街區,從大馬路上的全家便利商店前呼嘯而過,轉進巷子,不留神便一閃即逝的磚瓦樹石,竟是歷史長河洗選下的珍寶。試想,若美感營隊只是和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拿取資料,然後關在教室裡,做出一個關於豐田的地景報告,有何不可?為什麼一定要去到現場,頭頂烈日揮汗騎車,找路迷路、思索解密呢?

沉浸在這富有日式情懷又兼容多元文化的村子裡,島嶼上不同族群的孩子們,又能經驗到什麼?豐田的在地性和孩子自身的族群文化,會起什麼樣的交互作用呢?

「那邊的山、那邊的河,都是一個支持系統,若待在學校裡,美感就不見了。」原文會文化行銷部副理曾瓊慧說。「因爲美感教育是一個原件接著一個原件的,A觸動B,B觸動CDE⋯⋯爲什麼一定要到現場?因為不同空間有不同的環境質地,他必須要在那裡觀察、感覺,身體經驗到了,和在地有了情感連結,再進到創作時,才不會沒有感覺。」Yukan也給出了實務操作上的註解。
給予食物的樹:可以度過戰爭,提供人們糧食
#樹皮像青春痘一顆一顆的爆掉
#臭臭的(水溝很臭)
#像其他植物的飯店,暫時住/租房子,以養分交換                                                   
——摘自學員Padlet
從汗水中,照映出美感經驗。
即使未曾經歷戰爭,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可以停在老樹旁感受它百年的生命史,仰頭觀看、鼻子嗅聞,純然以自身生命經驗回應,寫下可愛的字句。
美感教育,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樣是分組騎車上街採集,第四日的地圖工作坊,和第二日的地景闖關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事先選定地點,而是讓孩子自己設定主題和目的地,更自由,也更開放。這天,頭頂的太陽和腳下的柏油路蒸融出熱浪,絲毫不減他們想要出發冒險的興奮之情。腳踩下踏板的那一刻,不設限的旅程就上路囉!

一組臨時起意組成神偷大隊,有人把風,有人爬高,摘幾棵野生龍眼就火速離開。一組以雜貨店為題,騎累了去店裡買冰,才知道阿嬤看的復古電視竟是她40年前的嫁妝。但手中的冬瓜冰還是吸走孩子的注意力,直說阿嬤太善良,這麼好吃的冰才賣八塊錢,實在很佛心!還有一組專心紀錄豐田色彩:紅色警察局、藍色老房子、綠色龍眼樹⋯⋯最後在田邊巧遇熱心的阿姨,摘下幾個蕃茄對他們說:「這個野蕃茄可能你們一輩子只會碰到這一次了,採集回去吃吧!」

幾個孩子騎車繞來繞去,找不到想去的地點,途中騎經過客家生活館,大夥停下,盯著館內標示不清的地圖發呆,有人進去問了顧館的阿姨,終於結束這漫長的迷路之旅。

「美感教育很重要的一環,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有敏銳的眼光和智慧的心性,觀察我們生活中每一件微小的事,你就會發現原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辦法後,再討論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我把這個概念放在地圖工作坊來實踐。」Yukan說。

從第一組的分享中可知一二。他們以中央山脈的立體雕塑為座標,在敞開的地圖上,放著陶土捏製的鳥居、手繪的巴吉魯,還有阿姨送的野蕃茄⋯⋯地圖取名為:「豐田的熱情,融化了我們!」但一位學員坦言,在剛開始製作中央山脈時就吵架了,不過在達成共識後,還是合力完成了地圖。

大家對小組地圖的呈現都有想法,也都想把自己的東西放上去,但素材太多就會失焦,這時的取捨便需要成員們來回地協調討論。而三組中偏文靜的第二組,要如何討論呢?隊輔黃琳晶分享令她驚艷的發現:「我們這組雖然不常發言,但彼此卻蠻有默契的,製作地圖時會觀察,互相補位。」

進到創作前,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取得共識——雖是這次營隊有意識培養孩子的一項能力,但也許這能力早已長在他們身體裡,只等待時機喚醒。
感覺自由,美才能存活
哈哈哈~還是喜歡天空~天空又來啦~~~
雲:今天天氣真好
玉米:今天又是個長高的日子
山:(無感)
我:好熱好熱好熱好熱好熱                                                                               ——摘自學員Padlet
「老師,我在學校的笑,跟在這裡是不一樣的,我在學校沒辦法這樣笑⋯⋯」一次騎車時,兩個孩子笑得超開心,卻在下一刻,對著隊輔喜樂說出這樣的話。

最後一晚,進到寢室與孩子們聊天,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意見,年紀小一點的孩子說:「超喜歡騎單車!」「我想把笑聲都帶回家!」大孩子說:「我喜歡苧麻!」「最喜歡故事餐桌!」孩子們想把所有回憶都打包帶回。營隊帶給他們的,興許是有別於家庭和學校之間,一種自由的感覺。

從第一天相見歡時的生疏氣氛,到後來所到之處都被笑聲填滿,營隊營造的氛圍,逐漸讓他們感到安全與自在。「其實他們本來就很有藝術的敏銳度,但是到了新環境要適應,一開始會比較緊張,等到放鬆後,他們就會把原有的敏銳呈現出來了。」隊輔Kating Adaw Langasan說。

若總是緊張不安,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只會抑制了創意的活性,讓孩子無法敞開自己去感受、去經驗。「你會發現我完全沒有嚴格地照表操課,美感創作不該有太多框架。我希望創造出舒服有彈性的氣氛,大家可以很民主地作決定。」Yukan說。營隊看重學生的主體性,不論是在學習或生活時,都沒有一個值星官角色在高壓地發號施令。

畢竟讓孩子開心且自由地玩耍,美才有機會孵化。
今年才剛滿10歲的楊宸睎,以稚氣的口吻說起百年後的事:「我想記住營隊的全部,記憶是永遠不會銷毀的,就像小時候每一次跌倒我都記得⋯⋯難過的事可以記50年,但是快樂可以記到上天。」
註1. 阿美族語稱facidol,指麵包樹。
註2..李謁政〈體享地方美學:恢復台灣本土世界的真實感受〉
非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喜歡大山大海、樹木鯨豚而移居的自由工作者。若能在性別、年歲、文化及環境的荊棘路上以文字播種,從此應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2024【壽豐兒少美感生活創作營-下】共赴一場情感、美感與儀式感兼具的盛宴 回列表 2024【壽豐兒少美感生活創作營-上】採集即是創作的開始
瀏覽人次 2429264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