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滿天飛,但對原住民族群來說,這樣的文化慶典絕不只是休閒觀光或娛樂消費的包裝,想知道其他國家的原住民藝術節慶怎麼辦?除了展演,有哪些重要訊息必須透過藝術節傳遞?趕快往下看!
正當轉型正義、傳統領域、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等原住民議題在台灣引起廣泛討論之際,八月底中國編舞家楊朕在臺北藝術節帶來舞作《少數民族》,提供我們大國看待原住民族的另一視角。 就像文章所說,「在中國語境下,身為漢族楊朕較其他族群有本錢處理族群議題,自體制內出來的他,對於『遊戲規...
一如Pulima藝術獎,紐西蘭最大的當代藝術獎「沃爾特斯獎」(Walters Prize)也是兩年一度的藝術競賽,2016年的4位入選者中,毛利藝術家佔了3位,是歷屆毛利藝術家人數最多的一次。最終,由最年輕的恩提圖華雷圖瓦族藝術家Shannon Te Ao(1978-)獲得首獎。...
注重傳統、靈性、自然的原住民文化,隨著各種「轉型正義」逐漸受到大眾矚目,「原住民藝術節」則是觀光旅遊之外,另一個接觸原民文化的重要管道,然而,一個原住民藝術節首先該服務誰?該怎麼辦?多次來台與台灣藝術家交流的墨爾本「YIRRAMBOI明日-原住民藝術節」創意總監Jacob Boe...
從女性觀點導向的設計,有甚麼不同? 設計無關乎性別,但以女性特質所發展出的設計美學與關懷社會的想像,卻可讓設計的初衷回歸到觀者身上。本文特別專訪馬來西亞當紅的設計總監Gigi Lee、伊朗的設計師Parisa Tashakori,以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施令紅,理解她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