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在南島民族中占重要地位。為獎掖具南島民族當代藝術風貌,並體現台灣原住民族主體精神之創作,以促進原住民族藝術之發展,本基金會本年度首度舉辦「Pulima藝術獎」,為全國第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之藝術獎項。
本基金會101年,台灣藝術圈有眾多競賽陸續登場,但惟獨本基金會首創的「Pulima藝術獎」,兼重原住民族主體精神及當代藝術風貌,以及打破許多過去的限制,開啟了原住民藝術發展的新頁。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在南島民族中占重要地位。為獎掖具南島民族當代藝術風貌,並體現台灣原住民族主體精神之創作,以促進原住民族藝術之發展,本基金會本年度首度舉辦「Pulima藝術獎」,為全國第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之藝術獎項。
本基金會101年,台灣藝術圈有眾多競賽陸續登場,但惟獨本基金會首創的「Pulima藝術獎」,兼重原住民族主體精神及當代藝術風貌,以及打破許多過去的限制,開啟了原住民藝術發展的新頁。
第一屆「Pulima藝術獎」 徵件記者會
本基金會於5月17日上午11時30分,於信義誠品舉辦「Pulima藝術獎」徵件記者會,開幕式播映由金鐘導演喇外‧達賴拍攝的「來自藝術大師的鼓勵」,這三位藝術大師分別為哈古、撒古流‧巴瓦瓦隆、尤瑪‧達陸,他們藉由這部影片,引領各界看見充沛的原住民藝術能量,並鼓勵原住民藝術家踴躍參加國內第一個原住民藝術獎,哈古頭目更激勵年輕藝術家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原住民藝術的美。
原文會董事巴奈‧母路表示,「Pulima」的命名別具深意,其意思為排灣族語「手藝精細之人」,且在諸多南島語系中,「Lima」亦有「手」或是數字「五」的意義。自古以來,南島民族以靈活的雙手創造精神與物質文化,建立恆久的傳統典範而流傳至今,使得藝術家內化為創作的信仰,成為傳情表意最不可忽視的力量,而透過雙手創作的藝術家,更能傳達人的溫度。
全國總獎金最高、第一個原住民藝術獎誕生了!
原文會執行長舞賽‧古拉斯也表示,原住民當代藝術的形式表現已非常多元,跳脫以往雕刻、陶塑等傳統,因此,在不限主題、媒材、尺寸的徵件規格下,這個獎將打破大眾對原住民藝術的原始傳統的印象,欣賞到自由、獨立的創作表現,並藉此推薦優秀當代藝術家登上主流藝壇,期望成為台灣當代藝術重要指標性競賽。
「Pulima 藝術獎」目的為獎掖具南島民族當代藝術新風貌,並體現臺灣原住民族主體精神之創作,促進原住民藝術之發展。且為了突顯藝術獎的尊貴,將logo識別設計以琉璃珠為形狀,將「Pulima Art」的縮寫「P」跟「A」巧妙的融入在其中。在早期,琉璃珠極為珍貴,只有貴族可以佩戴,象徵身分地位的尊貴,因此,獲得此獎的藝術家,代表著得到最尊榮的獎勵。
「Pulima 藝術獎」不僅是國內第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獎項,也是國內藝術獎獎金最高的獎項,徵件規格包含平面、立體、複合媒材及影音等4項類別,作品數量可單件或組件,不限媒材、尺寸。經初複審後,最終將選出Pulima首獎3名每名獎金50萬元、優選6名每名獎金10萬元,以及入選數名,另增設Pulima評審團獎1名,可獲獎金40萬元,得獎作品於年底「Pulima藝術節」展出。
2012年第一屆Pulima藝術獎初審委員名單
平面類 |
|
李思賢 |
靜宜大學教授 |
廖仁義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
潘小雪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
立體類 |
|
王昱心 |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
黃志偉 |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教授 |
賴純純 |
賴純純工作室 |
複合媒材類 |
|
尤瑪‧達陸 |
泰雅織物研究中心主任 |
曾媚珍 |
高雄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
萬煜瑤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教授 |
影音類 |
|
巴奈‧母路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
瓦歷斯‧拉拜 |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 |
陳愷璜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
2012年第一屆Pulima藝術獎複審委員名單
複審 |
|
不分類 |
|
瓦歷斯‧拉拜 |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 |
王昱心 |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
尤瑪‧達陸 |
泰雅織物研究中心主任 |
巴奈‧母路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
李思賢 |
靜宜大學教授 |
李俊賢 |
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
林平 |
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 |
潘小雪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
賴純純 |
賴純純工作室 |
為建立「Pulima藝術獎」評審的公允性,於今年3月成立工作推動委員會,並透過委員會提名評審團成員,禮聘藝術界重量級人士擔任「平面類」、「立體類」、「複合媒材類」及「影音類」共12位專家學者為初審委員,及9位專家學者組成複審團。
初審委員會於9月19日至21日一連3天召開,審查委員從190件參賽作品中選出82件入圍作品,入圍作品隨後全數於屏東文化園區展示,並於10月3日召開不分類複審會議。複審團經過四輪的激烈討論後,從入圍作品中選出「2012 Pulima藝術獎」53件得獎作品。其中,首獎3名,作品分別為「項鍊」、「『拿走』系列」、「身體與靈魂的對稱關係」;優選獎6名,作品包括「彩虹民族01-賽夏、布農、太魯閣」、「用力呼吸」、「水平穿越-夾縫中的風景圖像」、「人間系列-頭目、領唱者、老人、青年之父、倒酒的人、年青人」、「不是對牛彈琴」、「技法情感1.2.3.4號(組件)」。另有評審團獎1名,作品為「路的面孔 / 回 迫 扯」。評審團並選出43件入選獎,肯定藝術家的表現。
複審團委員表示,「Pulima藝術獎」的創立有助於促進原住民藝術之發展,要評選出具南島民族當代藝術新風貌,並能體現台灣原住民族主體精神之創作確實不易,此次選出的作品都展現出原住民特殊的美學,真正彰顯出原住民超凡的創造能力,具體呈現了排灣族「Pulima」的尊榮意涵。評審團委員除勉勵所有得獎者,能夠持續勇於在藝術領域爭取榮譽,使藝術感動社會,也期許原文會能持續獎勵原住民藝術人才,再往下一個年度邁進,提升原住民藝術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