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113年10月24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伊命・瑪法琉 Iming Mavaliw
《生命只在此山中》 |
2023.3.31-7.2 台北市 關渡美術館 |
這是「饒愛琴伊命雙個展」的一部分,伊命的個展。我受到的啟發是,伊命的木雕和他的觀念,提供了一種從離散之人出發,具有環境現實寓意的「修復論」。
他處理漂流木的方法,或是在展場影片中的若干敘述,相互延異為非科技、抵現代的文化—技術思維,讓我們在科技加速面前,有了慢的空間。 |
胡家瑜 Ali Istanda 《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胡家瑜創 作展》 |
2024.6.15-7.20 花蓮縣 島人藝術空間 |
與其說是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不如說是回到歷史之前的神話空間。創作者很有氣魄地以橫式連幅畫作描繪布農族洪水神話,那是一個「總體」的世界;然後以歲時為軸,將部落百態引入一小張一小張畫布,有序的並陳。 就像是創作者寫下了一首又一首長篇敘事詩,只是她是用畫的,正是以連幅、系列為表現形式,某種神聖性變得不那麼崇高,同時又反襯了神聖性的存在之要。 |
楊慕仁 《Taipei Pinilimayan石生繪世錄 —楊慕仁繪畫創作個展》 |
2024.7.20-10.20 台北市 凱達格蘭文化館B1藝文特區 |
這場展覽繼台東、花蓮以後,抵達台北,雖然展場條件相對簡陋,展出規模卻最為完整。楊慕仁長期緩慢地通過繪畫紀錄部落祭儀、神話傳說,並不急於用「概念」轉化諸多文化符碼,而是反過來,以文化符碼入畫,用筆觸與畫面表意或敘事。 像畫作中如果是年輕的一代,畫風鮮豔、可愛,但若描繪的是老人家或巫師,臉部及五官十分細緻,色調簡約,猶如一張張捕捉痕跡的黑白相片,在層層皺褶之中,疊深時間的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