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114年3月31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陳姿華 《藏屋》 /「時間裡複誦」— 2023 高齡平權身體想像計畫聯展 |
2023.9.16-11.5 台北市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53展間 |
陳姿華於2013年開始聚焦於攝影行為所展開的問題性,進行多維度的影像創作計畫。包含寄送自製針孔相機邀請被攝者自拍後展出的行動進行創作、使用濕版攝影拍攝家庭影像、自製箱型相機,以及以「甲恁翕像」為名進行街頭拍攝,透過上述的影像行動持續實踐其關於影像生產技術的反思。其於2023年發表的作品〈藏屋〉,雖未直指上述的技術反思,但透過展演現場的錄像與物件,讓這趟返回失智症祖父母的影像路程,呈現出另一重對影像生產所形塑之關係性的提問—在語言失效的現場,透過影像的錄取、剪輯與放映,使其作為拍攝者與被拍攝者重回共感與臨在關係的一種補遺。就當代原住民的影像創作來說,陳姿華的這件作品雖未直接指涉身分或文化課題,但其返回直面家族記憶現場的行動,或可說是以某種方式,持續延展其對於當代影像生產之政治性的反思。 |
安聖惠、沙桂花
《家與家的距離 》 |
2025.1.19-3.11 台東縣 台東美術館 |
作為傳統技藝的實踐者,沙桂花在本次展覽中,呈現其在長年的材質實驗規程中持續發展的陶壺創作。透過土條成形的技法,沙桂花的陶壺創作,跳脫傳統的固定形制,使其成為個人生命經驗的紀念碑體。如其針對2008年莫拉克風災經驗的陶壺系列作品,以土的可塑性與燒製後的凝固狀態,記錄下彼時的現場經驗,使觀者在凝視陶壺細節時,宛如將自身位移至具有歷史時間軸的視角中,召喚出不同於觀賞傳統陶壺的另類崇高經驗。與此同時,安聖惠在過去已發表過的數件重要作品,在本展中除了構成主要的場域塊面,其與沙桂花作品的貼合,也讓兩造的作品都共同釋放出更具感染性的迴盪空間。有趣的是,由於作為某種支撐與烘托的角色,安聖惠的系列作品也因此呈現出更複雜與多維度的內在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