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113年10月24日
*本季會議由提名觀察人提名自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完成或展演之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完成/展演
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阮原閩
《出口》 /技術的酷兒論I:Q.O.O |
2024.3.15-6.9 台北市 關渡美術館 |
阮原閩在2024年於關渡美術館發表的作品《出口》,透過空間中光線的佈署與喬裝,製造出一種光線與視線之間穿插錯位的臨場經驗。在攝影技術、版印技術與切光技術之間,透過自我肖像的複製,持續質問顯影一詞所可能指涉的意義。從人類學式的凝視、民族誌的取材直到行動主體的自我投影,持續製造出一種游移於清晰與模糊的曖昧空間。本作雖不直接指陳自身的族群認同與性別身份,但透過此種多重顯影間的可能與不可性,反倒製造出一種無法被指認並框限的酷兒性。
|
詹陳嘉蔚 Badalaq Djubelang 《在城市裡織作》 /mpusal 20x20 溯源 |
2024.4.9-6.30 桃園市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
《在城市裡織作》,為詹陳嘉蔚自2016年持續發展的行為創作與影像行動。以城市空間與都會區的勞動與生活型態為發生場域,《在城市裡織作》將其於日常生活中反覆行進的編織「行為藝術化」。即便時常缺乏觀眾,而只有自身知曉。詹陳嘉蔚讓自媒體成為其長時沿創作的其中一種載體,並讓需要耗費巨量時間的編織本身,成為對當代資本社會與消費速度的對質與詰問,與此同時,創作者的身體置身在上述的生活條件中,也成為一種究極探問:是否終能(或始終未能)透過織作覓得一方棲身之所?從身體到經驗、從動作到認同、從神情到姿態,呈現出一位青年創作者的反覆嘗試直面己身所是之處的旅途。 |
張恩滿 《植物誌轉印術-給離鄉族人的備忘錄》 /2024森川里海藝術季 |
2024.9.14 花蓮縣 貓公部落開心農場 |
《植物誌轉印術-給離鄉族人的備忘錄》,為張恩滿於2024年參與「森川里海藝術季—銜接」的現地裝置作品。這件作品的內在脈絡,我認為可回溯至2011年張恩滿返回母親故鄉大鳥部落進行的「一間小屋」計畫,透過整理父親遺留的照片所呈現的影像裝置《不只是恩光書局》。兩件作品同樣都是透過廢棄的空間(或建材)作為創作場域的著根介面,同時將某種處於移動中的生命型態及其時間切片,收納於此介面中。而在《植物誌轉印術-給離鄉族人的備忘錄》中,由白色石膏構成的植物體,成為召喚著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及多種感官經驗的立體負片,以一種沉默的姿態,邀請每位觀者潛藏在身體裡的食嗅記憶,於此地再次顯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