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隊期間,下午時分便會看到部落裡的阿公、阿嬤騎著「賓士車」[2]停下張望,更有幾位阿嬤一起加入了製陶的行列。助教華伊達對這群前來做陶的阿嬤們印象深刻,聽她們分享小時候看長輩在做陶的經驗,「阿嬤們說很可惜,以前沒有去學這個技術,只是有看到,但是小時候生活太苦了,做陶要花很多的心力跟時間,沒有辦法半途停下來,所以只能看長輩在做,可是不曉得怎麼做,也沒有辦法做。」故事說著,手中捏製的陶器,在此時似乎穿越了時空,與記憶裡的家人產生連結。
八天七夜夏令營短暫地與陶相遇,如同是種下一顆種籽,野燒的課程講師Tilo Totoy說:「文化的推動不是一簇可及的,而是要透過感受,透過雙手的感受,去認識土,再更深入的進入到文化裡。」走出展場,這群參與營隊的學員們看著自己捏製作品的細膩神情,比起初到部落時的浮躁很不同,當中應該是多了對美的重新定義與感受。
[1] 資料取自「Misalama Kita!淘氣們,一起來陶器吧!」營隊手冊
[2] 電動代步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