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內在的自由  閱讀宜德思·盧信的符號學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內在的自由  閱讀宜德思·盧信的符號學

2020/12/24
文|樂諾斯 圖|Idas Losin
只要踏上旅程,他者就能成為自己的觀照。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的「跳島計畫」近年成為她典型化的藝術實踐,所畫的島嶼或文化符碼(Cultural Code),通常呈圖鑑形式,強烈探知文化的本質。
12月份宜德思受邀曜畫廊以「Where There is an Island, There Is Me」為名,展出近十年來的創作,清晰辨識藝術家以符號敘事的脈絡化,她以2013年開始的「跳島」為主體,雜揉著始於2011年《愛未央》的「心臟」、2014年《我看見》系列的「墨鏡」、2017年的「藍白帆布」等元素。宜德思筆下的島、人像及物件,似自成一獨立空間,相對於時間,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尤其,島有全貌、但周圍沒有海、偶有雲氣,像是漂浮在空中的狀態,曜畫廊總監張雅晴形容畫作中的空間感是一種空氣,屬於藝術家獨有的氣息。
 
宜德思對於人及其社會內容有著極度的熱忱,筆下的每一個符號或圖像代表著一種語言、一個族群或個體所存在的歷史故事,無形中託載本我意識的認知文體。2013年開始實踐「跳島計畫」,從台灣島出發,至今走訪復活節島、夏威夷、關島、紐西蘭、大溪地、蘭嶼等7座島,這些島嶼視為旅行者的空間,成為時間當中的停頓,她以自己的田野姿態,靜靜地觀察,使自我感知停歇在客體結構上。
宜德思筆下的文化符碼,無關於文化他者(Cultural Other),亦無關於知識啟示的權力慾望,而是女性圖騰精神的實踐結果。自古以來,編織是文面民族女性的重要技藝(註1),織就而成的每一個幾何圖紋,是家族內部溝通的語彙,或潛藏個人獨創的符碼能指,長遠下來建構出女性的精神世界。對於身為太魯閣族及泰雅族女性的宜德思而言,編織早已是一個信念,是她內在的圖騰精神,她以行走為機杼,以所見所聞為線,織羅後的符碼擺脫他者文化的觀察限制,而是反諸於自我的內在觀照。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是原住民藝術家必經的掙扎與探尋,起初,宜德思將年輕時期走訪山間部落、聽聞耆老的生命經驗、對族群過去歷史的反思等,表現在繪畫創作中,於此時期,她也以自己為主角,揭示自我的本質。《我是誰》(2005)便是一幅帶有人文景觀的肖像畫,畫中金色牡丹、日本面具等,清晰地標示烏來部落特有的時代符碼。直到《身體與靈魂的對稱關係》(2012),宜德思弱化了時間性,她在畫中形象既是主體,也是被觀看的客體,外在與內在的統一,真正成為她獨有的觀照語境。
 
符號在藝術上的象徵性,是用來解釋畫面的一種視覺語言,而文面民族女性織紋符碼也類似這種隱喻性的語言。宜德思筆下的紋身、語言、圖示、信號、顏色等具有巧妙的明示或暗示性,心臟象徵本源、靈魂;紅色代表血脈、族裔、身分;墨鏡意味鏡像反射、現實、遮蔽;藍白帆布意味包覆、現代原住民社會;島嶼象徵唯我存在、內在意識、自我心靈。這些她所擷取的文化符碼,思毫不費力、沒有心理掙扎,有著自我紋理的漂亮視角,擺脫原住民藝術場域文化傳承的宿命,而是在情感與好奇心的發現之間,朝向未知的文化,探索文化本質的多樣性。
顯然宜德思的審美共性受到文面民族女性思維影響,但審美個性卻是尋找世界主義與文化現象二者概念間的智識理性。對於自我的叩問,宜德思的路徑也不同於陰性書寫衷於文化母體根源或女性系譜。宜德思談的自我,無關乎女性為重申自身形象,刻意創造二元對立、超越男性主導的理性與邏輯。通常,織布行為及織紋的繁複性,也意味著女性語言結構的浮動性,以及語意無止盡的個人書寫,用來鬆動陽性表徵主義;但在宜德思的作品裡,反而弱化織紋的繁複多語,只取織紋形構,隱藏在筆觸紋理或底色肌理。
 
宜德思的符號表徵無關於文化他者;無涉於文化同質化及異質化間的剖析;不指涉女性書寫的本位思考。她書寫內在的自己,無須紓解長久而深藏的壓抑,是以唯我觀照作歸屬;她揭露族群切身所遭遇的問題,並非反應體制禁錮下的掙扎與覺醒,而是透過客觀的視覺元素,鏡像呈現他境的現實,以及融入個人私密的經驗與記憶。誠然,內在的自由才是她的制高點。
 
 
註1︰在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三族傳統社會中,女子需具織布能力,始得文面,方能論及婚嫁,為重要的文化表徵。
 
樂諾斯
在阿美族語中,「樂諾斯」有雜草蔓生之意,藝術行政就像不起眼的小草,但狂風暴雨後依舊存活的,卻是小草,用盡氣力斬草卻仍蔓生的,就是雜草。我們的存在不在於追求完美,而是引發他人追求完美。
回列表 一個藝術獎的可能性
瀏覽人次 2429807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