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複審公告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表演創作徵件競賽 決賽競演資訊
  • 活動專區
    • 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原住民表演藝術市場研究專題系列-線上展
  • 皇后的崛起
  • 母神多面鏡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複審公告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表演創作徵件競賽 決賽競演資訊
  • 活動專區
    • 第三屆兒少美感創作工坊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照片提供:飛利冰。攝影:Alejandro Wang 山大王

母神多面鏡


今日台北變裝皇后的表演風格,從翻譯的跨國影像伊始,即諭示了極其拼裝、仿擬、戲謔與高度娛樂性的後現代風格。從瑪丹娜到碧昂絲、再從碧昂絲到張惠妹,流行文化史上各色殊異的天后圖騰在他們身上跨色、跨族、跨語系降生,彷若在這一套男同志陰性崇拜的易裝魔法裡,所有的界線悉皆溶蝕。

然而在島嶼的歷史記憶中,帝國文化的輸入與翻譯正是殖民者剝奪本土族群文化與記憶的手段之一。也就是說,此間後現代的美學、與後殖民的結構,是同時作用在如台灣這樣的島國之中。界線的溶蝕與消弭,一則體現了後現代語境下的美學面貌,一則也徵現了某種後殖民情境裡複雜的倫理問題。作為台灣21世紀的性少數群體,多語的文化場域的確解放了壓抑的歷史身體,然而「原住民性少數」群體呢?他們或許也在這樣的語境中為自己重新賦權,卻也放大了這個後現代與後殖民的雙向角力場。「原住民變裝皇后」這一詞組及其脈絡,即是將此間高度混生的文化、語言、政治經驗,視覺化乃至於美學化的圖像文本之一。

粗略而論,「原住民-變裝皇后」的組建背後,一則是同志身分、西方文化、當代身體,一則是族群身分、民族主義、歷史身體。他們的表演甚或是整個社群的結構關係,幾乎回應著這極端兩造的衝突與相生。2022年,飛利冰受邀到「Asia Pride Games亞洲同志運動會」演出,一身亮藍色緊身衣,從《原住民的孩子》唱到90年代的張惠妹,背後是一整列穿著傳統族服的原住民舞者。如是景象,擾亂了我們對於「原住民表演」與「變裝皇后表演」的認知,成了一張色料相疊的調色盤。在過去,這種表演根本不會出現在皇后們純粹娛樂性的酒吧舞台上,然而當它上演於公眾視野之時,各種持續未完的倡議——意識形態的攻堅,其實也正隱伏在表象的平和之下。


不過這些對飛利冰來說,或許早已是常態。他不太著意於特定議題下的責難,他看見的是越來越多的原住民弟弟妹妹對變裝表演的興趣。「其實部落裡真的很多孩子都很有表演天賦,平常也喜歡扮裝、表演。但是如果問他們要不要試試看一起上台?他們就會縮回去。」或許是出於社群的壓力,部落場域壓抑了表演的天性,然而依然有一些像飛利冰這樣已經習慣在大城市生活的青少年,也開始踏上變裝表演之途。這幾年,飛利冰曾延續了「變裝皇后」文化裡特殊的「母女」結盟傳統,為了那些在部落、在「原住民」身分下依然對著舞台閃閃發亮的眼睛,他成了這些後輩皇后們的「drag mother」。也就是說,不管在飛利冰的表演裡、表演外,某種「母神」的樣本都在被他反覆建構中。從舞台上化身女王特質的天后、到舞台下引領「女兒」的「母親」,皇后們看似怪誕、特異的表象之內,實則有高度的「母神」寓意,在這裡,祂首先體現在表演形式與社群結構之中。不過這樣的一種「母神」心理,除了是仿擬國外變裝皇后的社群關係,還有沒有可能映照出另一種精神結構?「母神」的原型究竟是什麼?

《源;歸》

願我的演出能讓你看見除了「飛利冰」之外的意義——我是「飛利安.南卡福蘭」。
所有源自母親的布農族文化力量,造就現在的飛利冰,進而有了iCE 變裝家族。在變裝家族與原生家族中反覆思索,飛利冰的源起,最後都將歸回部落。

《源;歸》,飛利冰(2022)
飛利冰的家族來自南投縣信義鄉,他們一家都在部落出生,他是唯一一個在舉家北遷後誕生的小孩。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常隨家人往返台北和部落,所以即便他已不在部落生活,依然與原鄉、家族,保持著聯繫;當他選擇開始變裝表演以後,族人之間亦難免耳語,不過極其支持他的,是他年輕時也常常在台上演出、亮麗登場的母親。當男同志在童年時期無法順應社會期待成為一個異性戀男性、承繼自己的「父親」範本時,即有可能透過各種文化文本、角色,來建立自己的認同與氣質;這可能是隱伏在「變裝皇后」表演背後的陰性崇拜心理,也是許多男同志的成長記憶。對飛利冰來說,在瑪丹娜、碧昂絲、張惠妹之前,他記得他的媽媽,就是一個這樣漂亮、會打扮、會表演的女人。於此,那些起初我試圖從時代、結構、文化的交疊和引渡來切入的「變裝皇后」蝶變記,在他的故事裡,其實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照片提供: 飛利冰。攝影: Alejandro Wang 山大王

 
米克斯身體
瀏覽人次 2502691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