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 首頁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腳譜不言,下自成蹊-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藝文特輯
    • 文藝事
    • 現身說
    • 藝術觀
    • 國際面
  • 藝壇人物
    • 藝壇人物
    • 國際網絡
  •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
      • 2025 Pulima藝術獎簡章
      • 2025 Pulima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第一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二季提名作品名單
      • 第三季提名作品名單
    • 2025 表演創作徵件
      • 2025表演創作徵件初審入選名單
  • 活動專區
  • 媒體專區
    • 媒體報導
    • 精彩影音
  • 展演櫥窗
    • 藝文行事曆
    • 藝文活動登錄
  • 關於我們
    • 會員專區
    • 歷屆活動

腳譜不言,下自成蹊-

對TAI身體劇場「腳譜」的一點觀察
2019/12/20
文|盧宏文 圖|Maya' a Taboeh Hayawan羅媛、TAI身體劇場

腳譜存於世間的物質基礎,首先是聲響。

它是TAI身體劇場的團長Watan Tusi (瓦旦.督喜)坐在火車上,聽著車身與鐵軌碰撞的喀搭喀搭,引動雙腳的節拍踏動,又傳入腦海中的聲響。循著這些聲響、節奏仔細聆聽,Watan在一週內便寫下了66個腳譜,再加上後續不斷的新增創作,以及團員們的貢獻,目前腳譜數量已達82個之多。而這些腳譜落入團員們的身體中,又會重新化為獻給生活的踏地聲,巡迴往返卻又非複製貼上的重複,近似自然的四季循環。
腳譜接著又是數學,1是右腳,2是左腳,3為右手,4為左手,它們起初被寫在四線三格的作業簿上,剛好可以容納Watan對傳統樂舞中,前中後三種足部位置的觀察。按著譜面上的數字符號和動作指示,右左右左擦地旋轉,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如何將其連貫起來,踏出一首歌。在腳譜的創作越趨複雜後,它逐漸脫出原先較同一的面向,需要更多的空間來挪移騰躍,因此又引入了圓心為記號o,如鐘面般,12點鐘方向為a,每45度角安插一個符號至h的八個方位記號,同一號腳譜內的方位快速轉換因此成為可能,也以舞者為圓心,意識到空間內的每個面向。

在腳譜紀錄上,腳譜兩兩成一組,並且對位排列成一串宛若鏡面相映的織紋,時而匯聚,時而分流。而發想出腳譜的Watan也正是一名善於織布的男子,他除了會腳頂著Ubung(地織機)織作,也在動作裡編織。腳譜的紙面紀錄是織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踏地聲與擊掌聲亦是織紋,他將太魯閣族傳統圖紋中,紀錄菱形紋的經緯線數字,化作節拍,同樣的節拍,當聲響出現在頭或尾時,所傳遞的律動感即產生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傳統仍像每個布面織紋背後的祕密,一招一式自有來歷,當你能讀懂越多,越能理解正面花紋的綺麗。
最後關於腳譜的物質是身體,在記譜方法上,只記載足的位置與身體方位的腳譜尚留有許多的空白處,渴望著身體的填入,轉譯成動作、重心、節奏與時長。Watan說「腳譜是跟著人的性格,或身體的慣性,它是在走的」,即使腳譜來自Watan或是其他團員的發想創造,但當舞者實際在操作時,你的身體慣性與歷史,便會附身於該號腳譜中,它會和踩踏的人一起活於當下。也因為每個腳譜都需要身體的實踐,所以目前許多腳譜仍屬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尚未被接生入世間。
可是創作者如何能確定呢?單純的動作排列,或數字編排,與是否編列為腳譜的距離有多遠?幾次反覆探問,總是三言兩語便發人深省的Watan,卻未能給予一個明快的回答,但話題繞來繞去,關鍵字總是離不了老人家與部落。他觀察到,無論這個人現在是什麼樣子,只要他在祭儀的時間點回到部落,他的腳步就出來了,就算一年只有那麼一次,但是他不會忘記。腳譜對Watan而言,或許即是要找出那個腳步的當代版本,「不管是新的身體還是什麼,是可以就是,跟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有關係的。」
 
因此,要確認什麼是腳譜,等同於在詢問,這些動作從何而來?又要帶我們去向何方?腳譜的源頭雖然自傳統而來,但不直接挪用傳統的動作,它是一種有機的創作,彷彿回到遠古時代用團體默契決定,那我們這首歌就這樣來跳舞吧的當下,它猶有生命,仍在成長。而不斷地探訪老人家與團員們的家鄉部落,對TAI身體劇場的意義也根源於此,傳統與當代生活不該被截然二分,要讓傳統不是一灘死水,就得讓它不停流動,流到現在的生活裡來,但當眼前的一切令人迷惘時,就去親近接近根源的人與地方。或許腳譜的定義存在於靈魂中,才會說不清,道不明,那些呈現在舞作中總是不斷重複,令人精疲力竭的動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在排練中踩踏腳譜,也彷彿是要讓人已疲累至全然無法思考之際,以肉身成為接引根源的容器。
 
 
後記:本篇文章發想於我的起心動念,落實於TAI身體劇場慷慨的腳譜工作坊指引,以及受邀而來參與討論,並提供意見交流的幾位各領域專業人士,林之淯、徐思婷,和尉楷。也要謝謝TAI身體劇場的Watan Tusi (瓦旦.督喜)、Ising Suaiyung(朱克遠)、Maya' a Taboeh Hayawan(羅媛)、Qaulai Tjivuljavus(奧萊.吉芙菈芙斯)、 Lrimilrimi(巴鵬瑋)、Temuy(小艾)、 Piya(李偉雄)和吳志宏。
註1 錄音檔原文「那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出一個,不管是新的身體還是什麼,是可以就是,跟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有關係的」。

 
盧宏文
人類,目前暫居花蓮,正在找定居的可能。暫無值得一提之事,但總有些目前可以做的,例如書寫,以及對島嶼多一點瞭解,也許下輩子做一條太平洋裡的海參。
「原住民藝術市場」存在嗎? 回列表 保有秘密的我們-
瀏覽人次 2429152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886 2 2788 1600 TEL:+886 2 2788 1600 +886 2788 1500 pulimafestival@gmail.com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