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譜接著又是數學,1是右腳,2是左腳,3為右手,4為左手,它們起初被寫在四線三格的作業簿上,剛好可以容納Watan對傳統樂舞中,前中後三種足部位置的觀察。按著譜面上的數字符號和動作指示,右左右左擦地旋轉,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如何將其連貫起來,踏出一首歌。在腳譜的創作越趨複雜後,它逐漸脫出原先較同一的面向,需要更多的空間來挪移騰躍,因此又引入了圓心為記號o,如鐘面般,12點鐘方向為a,每45度角安插一個符號至h的八個方位記號,同一號腳譜內的方位快速轉換因此成為可能,也以舞者為圓心,意識到空間內的每個面向。
在腳譜紀錄上,腳譜兩兩成一組,並且對位排列成一串宛若鏡面相映的織紋,時而匯聚,時而分流。而發想出腳譜的Watan也正是一名善於織布的男子,他除了會腳頂著Ubung(地織機)織作,也在動作裡編織。腳譜的紙面紀錄是織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踏地聲與擊掌聲亦是織紋,他將太魯閣族傳統圖紋中,紀錄菱形紋的經緯線數字,化作節拍,同樣的節拍,當聲響出現在頭或尾時,所傳遞的律動感即產生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傳統仍像每個布面織紋背後的祕密,一招一式自有來歷,當你能讀懂越多,越能理解正面花紋的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