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趨勢中,臺灣在地原住民族表演藝術家及表演藝術團體註定要與國際接軌,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在地的表演藝術文化也必須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全球化除了帶給人類資訊流通的便利之外,不可否認的是,強勢文化的侵入及主宰可能迫使一地文化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傳統的改變。在歷史上,臺灣原...
回顧過往:舞、巫同源。在群體之中,巫負責溝通天地人神,為部族生存所必須解決的種種困難而殷誠禱求。禱求的行為過程即是儀式,吟誦、歌唱、舞蹈等形式一應具全。其術既精,遂為藝。「藝術」一開始,即是為了直面命運而生,需求十分實際,而且是社會行為,跟群體、人人都有關。 回...
接近演出前的排練日午后,印尼編舞家Eko Supriyanto(艾可.蘇布利陽托)正在TAI身體劇場的工寮排練場,全神貫注盯著兩名TAI身體劇場的團員,雕琢《AriAri》舞作中的動作細節。而原先應該剛在工寮結束排練的《Ita》組舞者們,因編舞家Watan Tusi(瓦旦.督喜)...
跨國製作的合作經驗,重要的不只是創作合製的完成度,也不只是向彼此走近了多少,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是否能融合文化特色,或驗證「跨」的美感和移動活力,而更是要通過這類製作來反思,這群「我們」聚在一起所形成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可能。 台灣與印尼,在藝術中要探索與形成...
與其將原舞者的誕生嵌入八零年代以降,都市的原民運動語境,但探究它的內在邏輯,實與戰後美援體制下的工業化及山胞觀光更為相關,而都市的原民運動,偏屬一個外部動力、助力。或說,原舞者與社會運動的關係,更接近在彼此分流的離異中,反向推動原舞者成為一個促使團員從投身樂舞展演開始,漸漸向外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