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世原名『玻士岸』Bsngan,為『配對』之意。因過去族人在此工作常受外族襲擊,出入必須配有一個勇士守衛而得名。」(《秀林鄉志》,頁284) 與去年山東野表演坊《富世漫步—有火的地方就有故事》展演交疊的區域,緊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富世村民樂社區,我跟著「明日...
考古學及人類學說裡,人類與自然的共生、物品的創造、與物的互動,被稱為「物性」(materiality)。「物性」不僅關於物理性質和使用功能,也是一種辯證關係,涉及物與記憶、物與夢境、物與認同、物與文化規訓。物的脈絡能辨識不同文化層,也能反映當時人類與世界的關係。 ...
只要踏上旅程,他者就能成為自己的觀照。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的「跳島計畫」近年成為她典型化的藝術實踐,所畫的島嶼或文化符碼(Cultural Code),通常呈圖鑑形式,強烈探知文化的本質。
繼「真正人—蹲站坐臥」策展計畫後,策展人陳豪毅緊接著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策畫「孤島孵夢」展覽,喚起身為阿美族海洋意識的身體實踐,同時跨越東海岸線及濱線,延伸至人之島(蘭嶼)的系譜。藝術家拉飛邵馬、葉海地、瑪拉歐斯及其祖母,以自身的經驗述說海洋種種,看似表現太平洋的集體意識...
今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全球各地的藝博會紛紛停辦,或改採線上操作。儘管這波疫情尚未平息、多方預期交易規模可能縮減等種種態勢,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仍堅持舉辦,且備受關注的是,第三級市場進駐、特展專區的大幅增加,爲疲弱的藝博會交易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