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踏上旅程,他者就能成為自己的觀照。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的「跳島計畫」近年成為她典型化的藝術實踐,所畫的島嶼或文化符碼(Cultural Code),通常呈圖鑑形式,強烈探知文化的本質。
繼「真正人—蹲站坐臥」策展計畫後,策展人陳豪毅緊接著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策畫「孤島孵夢」展覽,喚起身為阿美族海洋意識的身體實踐,同時跨越東海岸線及濱線,延伸至人之島(蘭嶼)的系譜。藝術家拉飛邵馬、葉海地、瑪拉歐斯及其祖母,以自身的經驗述說海洋種種,看似表現太平洋的集體意識...
今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全球各地的藝博會紛紛停辦,或改採線上操作。儘管這波疫情尚未平息、多方預期交易規模可能縮減等種種態勢,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仍堅持舉辦,且備受關注的是,第三級市場進駐、特展專區的大幅增加,爲疲弱的藝博會交易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對部落內部而言,藝術聚深化人和這片土地的連結,產生更強烈的力量支撐我們;對外部而言,是藉此理解銅門人的生命,銅門人的風格、個性、品質或這場域。這些存在能否感動到外面的人?讓他們更尊重、理解銅門,也能夠學習這裡的文化。」
得陸.鳩浙恩澇(Terudj Tjucenglav)來自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2016年離開職業舞團回到部落,加入由家族創立的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成為一位文化工作者,開始接觸祭儀、傳統農作推廣和傳統樂舞研究等事務。但身為藝術家的得陸渴望創新,部落相對傳統保守的氛圍讓他感到難以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