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部落內部而言,藝術聚深化人和這片土地的連結,產生更強烈的力量支撐我們;對外部而言,是藉此理解銅門人的生命,銅門人的風格、個性、品質或這場域。這些存在能否感動到外面的人?讓他們更尊重、理解銅門,也能夠學習這裡的文化。」
得陸.鳩浙恩澇(Terudj Tjucenglav)來自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2016年離開職業舞團回到部落,加入由家族創立的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成為一位文化工作者,開始接觸祭儀、傳統農作推廣和傳統樂舞研究等事務。但身為藝術家的得陸渴望創新,部落相對傳統保守的氛圍讓他感到難以適應,...
「我希望這個策展計畫不要談太多知識或脈絡的東西,就是單純、直觀地看一個動作呈現出來的美感,或者甚至老派一點、古典一點,把身體當作一個美麗的物件來欣賞。」 陳豪毅過去在臺北從事文字工作、策展,並成立藝術空間,面對電腦打字生產展覽論述是常態;後來他到偏鄉擔任小學老師,埋首於教學...
「我喜歡波赫士寫的〈歧路花園〉,它讓我感到生命中每一條路都朝向不同的可能,各自發展,沒有對錯。」 古羅文君(Miru Xiumuyi)是新竹的泰雅族人,父親是來自中國湖南省的軍官,母親則是位小學老師,以及泰雅風情舞蹈團與稻草人舞團的創立者。自小都在臺南生活、成長的古羅文君,...
「我們不斷地耗費氣力,試著去釐清、去探問:什麼是『有』?什麼是『無』?可是會不會到頭來發現,其實有更多的時候,渾沌才是最自然的、變化多端而富有無限可能的狀態……於是,我們試著回到起點,一邊咀嚼著最後一篇故事:『如果生命註定無法清楚明晰,那麼它也自會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