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藝術家的經驗或許不能代表整體,卻能提供我們看見回部落尋根╱生活╱創作的局部面貌,作為新一波藝術創作、部落生活、身分認同等議題的討論起點—— 他們分別是臺東馬蘭阿美族的Fangas Nayaw(陳彥斌),近期作品有獲選「Pulima藝...
當傳統的部落聚會所在現代社會組織的管理下,逐漸失去原本凝聚部落文化和精神的功能後,除了重新搭建聚會所,提供族人具體可見的集會空間,藝術家也自覺或不自覺的將聚會所的「場所精神」融入藝術創作的過程或作品中,長期觀察原民藝術的評論人吳思鋒為我們提出他的「白浪觀點」—&mda...
我們先請你共讀這首印第安小說家薛曼.亞歷斯(Sherman Alexie)的詩(註): 許多人告訴我,我必須也應該原諒 當我們圍著火 得在日出之前,說出鮭魚的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教我們如何祈禱 第二個故事讓我們敞懷大笑 第三個故事給我們理由跳舞 許...
織線,通常是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的表徵,但是瑞典籍的智利藝術家Anton Alvarez(安東・阿爾瓦雷斯)卻發揮線材的中介特質,纏繞、包裹著解構的木料,最終形塑出有意思的形體,重新賦予零散物件新的意義。至於為何會運用這種女性...
初來此地,顛覆了我對多數部落的印象,走過不少大大小小的部落,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看到原住民族對自己家園的藝術點綴,但屏東瑪家鄉瑪家村的禮納里部落很不一樣。 1n1原創空間,取名自禮納里部落linali,名稱簡單、朗朗上口之外,更具有視覺化的效果,不過1n1...